卷十五 疾病類 三十八、厥逆之治須其氣並

類別︰子部 作者︰明•張介賓 書名︰類經

    帝曰: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膺,胸之兩旁高處也。頸,項前也。)岐伯曰:名厥逆。(膺腫頸痛,胸滿腹脹,皆在上中二焦,此以陰並于陽,下逆于上,故病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則喑,石之則狂,須其氣並,乃可治也。(喑,失音也。石,總針石而言。)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陽氣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陽氣有余于上而復灸之,是以火濟火也。陽極乘陰,則陰不能支,故失聲為喑。)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陽並于上,其下必虛,以石泄之,則陽氣隨刺而去,氣去則上下俱虛,而神失其守,故為狂也。)須其氣並而治之,可使全也。(氣並者,謂陰陽既逆之後,必漸通也。蓋上下不交,因而厥逆,當其乖離而強治之,恐致偏絕。故必須其氣並,則或陰或陽,隨其盛衰,察而調之,可使保全也。)


如果你對類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類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