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黄蜀葵

类别:子部 作者:明·李时珍 书名:本草纲目

    (宋《嘉 》)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时珍曰∶黄蜀葵别是一种,宜入草部,而《嘉 本草》定入菜部,为其与蜀葵同名,而气味主治亦同故也。今移于此。

    【集解】禹锡曰∶黄蜀葵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颇似蜀葵,而叶尖狭多刻缺,夏末开花浅黄色,六、七月采,阴干之。

    宗 曰∶黄蜀葵与蜀葵别种,非是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摘下剔散,日干之。

    不尔,即 烂也。

    时珍曰∶黄葵二月下种,或宿子在土自生,至夏始长。叶大如蓖麻叶,深绿色,开岐丫,有 人亦呼为侧金盏花。随即结角,大如拇指,长二寸许,本大末尖,六棱有毛,老则黑色。其棱自绽,内有六房,如脂麻房。其子累累在房内,状如 麻子,色黑。其茎长者六七尺,剥皮可作绳索。

    花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嘉 》)。

    消痈肿。浸油,【附方】新八。

    沙石淋痛∶黄蜀葵花一两,炒为末,每米饮服一钱,名独圣散。(《普济方》)

    难产催生∶如圣散∶治胎脏干涩难产,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即下也。用黄葵花焙研末,熟汤调服二钱。无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产宝鉴》)

    胎死不下∶即上方,用红花酒下。

    痈疽肿毒∶黄蜀葵花,用盐掺,收瓷器中,密封,经年不坏。每用敷之,自平自溃。无花,用根叶亦可。(《直指方》)

    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之。(《肘后方》)

    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直指方》)

    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伤者,以油涂之甚妙。(《经验方》)

    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子及根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时珍)。

    【发明】颂曰∶冬葵、黄葵、蜀葵,形状虽各不同,而性俱寒滑,故所主疗不甚相远。

    时珍曰∶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或单用,或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附方】旧二,新三。

    临产催生∶宗 曰∶临产时以四十九粒研烂,温水服之,良久即产。《经验后方》∶用子焙研三钱,井华水服。无子用根,煎汁服。

    便痈初起∶淮人用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梃,为末,以锻石同醋调涂之。(《永类钤方》)

    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一粒则一头,神效。(《卫生易简方》)

    打扑伤损∶黄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如果你对本草纲目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本草纲目》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