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 》。鶻,骨、猾二音)
【釋名】鶻 (《爾雅》)、鶻鳩(《左傳》)、 鳩(《爾雅》)、 鳩(渥、學二音)、阿(《雜俎》)、KT (音藍呂)。
時珍曰:其目似鶻其形似 ( ,山鵲也),其聲啁嘲,其尾屈促,其羽如 縷,故有諸 雲 【集解】禹錫曰:鶻嘲,南北總有。似山鵲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聲,青黑色,在深林間,飛翔不遠。北人呼為KT 鳥。《東都賦》雲“鶻嘲春鳴”是也。
時珍曰:此鳥春來秋去,好食桑椹,易醉而性淫。或雲鶻嘲即戴勝,未審是否?鄭樵以為鵒,非矣。
肉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助氣益脾胃,主頭風目眩。煮炙食之,頓盡一枚,至驗(《嘉 》。今江東俚人呼頭風為腫頭。先從兩項邊筋起,直上入頭,頭悶目眩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