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黑豆(去皮二錢六分) 白砒(六分) 明雄(四分)
外用朱砂三分為衣。以上共重三錢九分。為一料。每料做成六十三丸。必須端午午時。
先將藥味曬好。研末。午時修合。用者大人只一丸。小兒半丸。孕婦忌服。如此癥發三四個後。當日食之。神效。食丸後。謹戒油葷生冷及冒風下水。忌七日。永不發矣。
此藥性味平和而功用甚大。統治一切天行四時瘟疫。彼此傳染。憎寒壯熱。精神昏迷。身體倦怠。骨節疼痛。飲食不進。胸腹臌脹。炎天受暑。痧癥。霍亂吐瀉。春瘟。夏瘧。秋痢。感冒。風寒。山嵐瘴氣。凡此諸病。每用二丸。開水化服。重者四五丸。無不應效。如噤口痢疾。飲水入口即吐者。用一丸噙化。徐徐咽下。開通胃氣。即能飲食。虔治與人。應手取效。茲將藥方開後。惟願仁人君子。好善樂施。配合廣濟。俾窮檐KT 屋。無力延醫者。感得賴以治療篤疾。
檳榔(一斤) 川濃樸(姜汁,炒) 廣皮(各十二兩) 藿香(六兩) 制香附(半斤) 酒白芍(半斤) 半夏曲(十二兩) 紫甦(六兩) 草果仁(半斤) 炒枳實(半斤) 制蒼術(十二兩) 青皮(半斤) 柴胡(半斤) 炒黃芩(半斤) 萊菔子(四兩,炒) 煨干姜(六兩) 山楂肉(半斤) 甘草(四兩)
外加神曲三斤。陳武彝茶四兩。共研細末。用生姜十斤。搗取自然汁。將紅棗打泥。泡濃汁拌水泛為丸。每丸重一錢五分。曬干透用大瓶盛貯。勿泄氣。小兒減半。孕婦忌服。
青黛(三錢) 真紫竹根(三錢) 馬全子(三錢)
以上三味。煎水服之。毒即可從大便中出。
用生梅子一升。蜒蛔蟲不拘多少。(此蟲俗名滑泥涎其蟲涎滑滿身)同裝入壇內。日久蟲化成水。梅子自干收貯。如遇此癥。用梅子一個。噙之即愈。
又方用青果核不拘多少。燒灰存性。每錢加上冰片五厘。研細末吹之亦效。並兼治爛腳不收口者。
用大黑豆一升。將水泡一晝夜。瀝干用壇子一個。將豆裝入。以粗生布封口覆于缽碗內。
四旁用磚砌好。上用白炭火 一周時起出。以缽碗內之豆油。俟冷涂搽。多次即愈。
用生貫眾十斤。以大為妙。切碎炒燥研細末。篩過再以童便浸透。曬干再浸。再曬。如此三五次。曬干收貯。用時將生桐油調敷。如已起泡出水。即干KT 之。即愈。此藥須在伏天制好。
用水龍骨。(即舊船上捻船之桐油鍛石也)曬干研細末。用韭菜汁浸透曬干。再以牛膽浸濕拌勻。又曬干研末。KT 之即愈。
采野青菜陰干為丸。每丸重一錢。共服三四丸。即愈。
采野東莧菜搗爛。敷滿雞蛋。用白麻線一長根。將所敷之蛋系穩。再用腐乳壇一個。入好七醋一酒盞。將雞蛋放入壇內。即拈線頭塞入鼻孔。吸一二次全愈。
用真菜油擦上眼皮一二次。並不傳染。
艾茸(八分) 羌活(八分) 枳殼(六分) 荊芥(八分) 北 (錢半酒炒氣虛者用二錢) 川貝母(另研沖服) 酒芍(一錢) 當歸(二錢) 川芎(錢半) 菟絲子(錢半) 川濃樸(八分,姜汁炒) 甘草(五分) 生姜引
此方得自醫學心悟。屢試屢效。隨手見功。凡難產者。服之立產。不當產者。服之即安。
洵救急之良方。濟生之寶筏焉。但勿任意增減為囑。 茶陵譚繼善堂刊。
楂肉(三錢,炒黑)
煎水紅糖兌服。
又方
元胡索(六錢,酒炒) 丹參(三錢) 枳殼(二錢)
煎服。
川楝(十粒,用巴豆七粒同煮取豆瓦上焙枯成炭) 荔枝核(十粒,打碎鹽水炒枯) 吳芋(二錢) 小茴(三錢) 官桂(三錢)
均用鹽水炒。同前藥研末。白水沖服。
青黛(一兩) 千年矮(連根一握)
將千年矮煎濃汁。沖對青黛一大碗服。不過二三劑。全愈。並不禁忌。 此方系姜若鵬祖傳。屢服屢驗。 按千年矮一名路邊精。五六七月開小白花。其根入火爐燒之作貓屎臭者是。故俗名貓屎它。
用紫竹根入鐵鎖一把同煎。牛馬灌。犬羊豬拌食及草。服之愈。
雞毛水服之愈。隨食其雞肉妙。
妊娠八個月後預服一劑。臨盆服一二劑。能免一切難產。或一切胎動能安。其分兩俱屬神授。不可任意加減。
當歸身(酒洗) 川芎(各一錢五分) 菟絲子(一錢五分) 白芍(酒炒,冬月一錢,余月一錢二分) 川貝母(一錢浙貝不可用) 荊芥穗(炒) 黃 (蜜炙,各八分) 濃樸(姜炒) 蘄艾葉(各
姜三片空心水煎服。
用皮硝(五錢)清水碗半煎七分。每月一日三洗。辰時向東方。午時向南方。戌時向西方。
用黑絹頻洗。此日必須潔淨持齊。不可亂洗。必有效驗。日期開後。閏月照前。
正月初三 二月初四 三月初三 四月初五
五月初五 六月初四 七月初二 八月初九
九月初十 十月初三 十一月初四 十二月初四
當歸 熟地(各二錢) 白芍(一錢) 川芎(一錢五分)
上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