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治虛勞里急骨熱羸瘦諸不足方

類別︰子部 作者︰宋•洪遵 書名︰集驗方

    治虛勞里急諸不足,黃 健中湯方。

    黃 (三兩) 桂心(三兩) 甘草(三兩炙) 芍藥(二兩) 生姜(四兩) 大棗(十二枚擘) 飴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內飴糖,令消,適寒溫服一升,間日可作。嘔者倍生姜;腹滿者去棗,加茯苓四兩。忌生蔥、海藻、菘菜。(《外台》卷十七)

    枸杞湯,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煩熱或寒方。

    枸杞根白皮(切五升) 麥門冬(一升去心) 小麥(二升洗)

    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麥熟藥成,去滓,分服一升,瘥止。(《外台》卷十七)

    淮南五柔丸,治虛勞不足,飲食不生肌膚,三焦不調,大便秘澀,此藥和腸髒並治癖飲百病方。

    大黃(一斤) 前胡(二兩) 茯苓(一兩) 細辛(一兩) 蓯蓉(一兩) 半夏(一兩湯洗) 當歸

    上九味,搗篩蜜和,搗萬杵,丸如梧子,食前以湯飲下五丸,日再服,加至十丸。忌生菜凡男女因積勞虛損,或大病後不復常,若四體沉滯,骨肉疼酸,呼吸少氣,行動喘 ,或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中虛悸,咽干唇燥,面體少色,或飲食無味,陰陽廢弱,悲憂慘戚,甘草(二兩) 桂(三兩) 芍藥(四兩) 生姜(五兩,無者亦可用干姜) 大棗(二七枚) 飴(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分三服。間日復作一劑。復可將諸丸散耳。

    黃 加二兩、人參二兩為佳。若患痰滿及溏泄,可除飴耳。(《肘後方》卷四)

    又方

    烏雌雞一頭,治如食法,以生地黃一斤,切,飴糖二升,內腹內,急縛,銅器貯甑中蒸五升米久,須臾,取出食肉,飲汁,勿啖鹽。三月三度作之。神良。並止盜汗。(《肘後方》卷

    治心虛驚悸不定,羸瘦方。

    荊瀝二升,以火煎至一升六合,分服四合,日三夜一。(《證類本草》卷十二)

    腎氣丸,治虛勞不足,大渴欲飲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

    干地黃(八兩)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澤瀉 牡丹皮 茯苓(各三兩) 桂心 附子(各二

    上末之,蜜丸如梧子,酒下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千金方》卷十九)


如果你對集驗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集驗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