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病發汗後表不解,干咳嘔逆,夜不得臥,遵古人小青龍法。
杏仁 桂枝 干姜 白芍 米仁 石膏 五味 甘草
下焦陰陽素虛,雪地奔走,寒從口鼻而入,肺受邪則上逆而喘,陽受傷則 汗出。由中邪入,表散無益;宣其肺逆,喘緩可救。
桂枝 干姜 杏仁 白芍 五味 茯苓
煩勞遇冷,營衛交窒,虛人夾邪,只宜輕劑疏解。
桂枝 炙草 杏仁 白芍 大棗 茯苓
嘔惡腹痛,舌干不喜飲,脈左弱右大。勞倦中寒,脕中格拒,皆是太陰見證。古人有生料、熟料五積散,因爰其意,候裁。
杏仁 草果仁 半夏 濃樸 廣皮 煨姜
冷氣吸入,即是寒中太陰。與霍亂互參,正氣散、冷香引飲,闢穢甦陽即效。而脾胃陽氣未為全復,議用治中湯數劑,夜厘清虛為妙。
人參 生益智仁 砂仁 煨姜 廣皮 茯苓皮 木瓜
暴冷從口鼻入,直犯太陰,上嘔下利腹痛,為中寒陰癥,脈細澀欲絕,急急溫暖中下之
人參 淡干姜 生芍 焦術 淡附子 茯苓
因脕中痞悶,去術之緩中,再加桂枝以理陽。
人參 桂枝 干姜 附子 茯苓 白芍
又 人參 白芍 附子 茯苓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