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論)
夫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少陰者。腎之經也。其脈貫于腎。絡于肺。故得病五日。口燥舌干 或口中和而惡寒。此是少陰腎受病也。少陰病。口燥舌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若不渴不口燥舌干。而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太陰、厥陰。皆不惡寒。只有少陰有惡寒之證。不可不知也。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宜著灸。並服四逆湯也。大抵傷寒陽明證。宜下。少陰證。宜溫之。仲景于少陰證。口燥咽干。即雲即下之。蓋少陰主腎。系舌本。傷寒熱氣入于髒。流于少陰之經。腎汁干。咽路焦。故口燥咽干而渴。須宜急下之。非若陽明證。宜下而故可緩也。雖然。陽明亦有一證。發熱汗出多。急下之。陽明屬胃。汗多。則胃汁干。亦須急下也。
x方 x x柴胡湯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舌干而渴。煩熱不解。大小腸皆澀。 x柴胡(一兩去苗) 犀角屑(一兩)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一兩) 梔子仁(十四 枚) 川大 黃( 煎至 六 x豬苓散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頭痛目眩。大渴飲水。口干。小便不利。 xx憎寒壯熱。腿膝豬苓(一兩去黑皮) 赤茯苓(一兩) 白術(半兩) 桂心(半兩) 澤瀉(半兩)。
上為細 散。每x麥門冬散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口熱舌干。頭痛。腳脛酸疼。四肢壯熱 xx。 x麥門冬(一兩去心) 子芩(三分) 葛根(一兩) 前胡(三兩去蘆頭) 知母(三 分) 玄參 (半 升麻(半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x柴胡桂枝湯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發熱惡寒。肢節疼痛。微嘔吐。心下 xx痞結。外證未解柴胡(二兩去苗) 桂枝(一兩) 黃芩(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 炙微赤銼)
半 每服 四 x川大黃散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煩熱未退。大小便澀。 x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知母(一兩) 川升麻(一 兩) 鱉 甲( 硝(一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大小便稍利為度。
x抵聖丸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不能言語。熱在胸中者。 x犀角屑(半兩) 麻黃(半兩去根節)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樸硝(一兩) 黃 芩(半 兩)
杵。丸如彈 未汗 x治傷寒五日。熱毒瓦斯在髒。令人心腹煩躁壅悶。不得眠臥者。宜服此方。 x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犀角屑(三分) 枳 殼(去 瓤三 中盞。
入 x前胡散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心腹壅滯。煩熱不退。 x前胡(一兩半去蘆頭)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川大黃(一兩淬) 黃 芩 (一兩)
一片。
煎至六 x檳榔散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口舌干燥。煩渴欲飲水。心膈 xx不利。大腸秘澀檳榔(一兩) 牽牛子(一兩微炒)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 白瓤焙)
上 如 x白術散 x(出聖惠方) x治少陰病。服檳榔散。下之後。宜服和氣白術散。 x白術(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枳殼(半兩去白瓤麩炒微黃) 白茯苓(半兩) 濃 樸 (半兩 兩) 白 芍藥( 盞。入蔥 x升麻散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但通體熱。面如桃花。皮膚干燥無潤澤。 xx口干渴。此名陽川升麻(一兩) 黃連(一兩去須)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地骨皮(一兩) 黃 芩(一 兩)
六 分。去x石膏散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頭疼。口舌干燥。煩渴欲飲水。 x石膏(一兩) 黃芩(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葛 根(半兩 銼)
溫服 x黃芩湯 治傷寒五日。口干。頭痛。大便澀。 x黃芩(去黑心) 山梔子仁 大黃(各一兩銼醋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一分) 樸 硝 (二兩)
x治傷寒五日。吐利後。身熱不去。煩而腹滿。起臥不安。宜服此藥。 x(出聖惠方)
梔子仁(一兩) 厚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 為 散。
x加減小柴胡湯 治傷寒五六日。寒熱往來。或微喘咳嗽。 x柴胡(二兩去苗) 黃芩(去黑心) 半夏(湯浸去滑) 甘草(炙各三分) 干姜(半 兩炒)
五味 去滓 x梔子散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能飲食。嘔逆不 xx定。 x梔子仁(三分) 黃連(三分去須) 黃柏(三分銼)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蘆 根(一兩 銼)
計時候 x三黃承氣湯 x(出聖惠方) x治傷寒五日。口熱舌干。頭痛。腳脛酸疼。 x梔子仁(一兩) 黃芩(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一兩) 陳橘皮 (一兩湯 浸去 x治傷寒五六日以上者。 x(出肘後方)
上用竹青竹瀝。少煎令減。數飲之。以衣濃覆取汗。即愈。
x麥奴丸 治傷寒五日。熱在胸中。不能言語者。 xx柴胡加桂湯 x(出鮑氏方) x治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 x x溫。口苦而渴。
柴胡(三兩一錢) 半夏(四錢一分) 甘草(三錢一分) 芍藥 黃芩 人參 官桂 (各半 錢)
x三黃熟艾湯 x(出活人書) x治傷寒四五日。而大便下熱痢。作白通湯藥。多不 xx得止。宜服此湯黃芩 黃連 黃柏(各三分) 熟艾(半雞子大一塊) 上銼如麻豆大。水二大盞。煎取七 分 x治傷寒四日五日六日不得汗。頭痛壯熱。渾身不知痛疼處。睡臥不安。心神煩躁 xx。脈氣洪大緊急。大便秘澀不得通。宜服此百解散。凡人患傷寒。忽熱病。經數日飲食 xx不進。大便秘澀不通。醫者多以其飲食不進。胃氣虛弱。不肯疏轉。致令傾損性命。 xx此緣熱毒之氣。蒸郁髒腑。傷損正氣。所以不能食。凡患傷寒之人。經及五六日。未 xx曾得汗。頭痛壯熱。心神煩躁。渾身骨節。四肢八節。俱痛。大便熱秘不通者。雖飲 xx食不得。亦當疏轉。形不病。氣即自然平安。飲食增進。凡下疏藥。先當審五髒脈氣 xx。觀何髒得病。然後下藥取之。即萬無一失。但三部之中。一部偏大緊者。是即其髒得 xx病也。若脈候未精。只吃此百解散。永無差誤。緣此方。皆治五髒之病也。若是狂言 x x妄語。急吃後面藥。轉下便安。效。 x(出護命方)
前胡(去毛) 柴胡(去毛) 知母 貝母 牡丹皮(去心) 桔梗 羌活 獨活 荊 芥穗 黃芩 參 秦 食後臨臥。去滓。熱服。留滓。再煎服。若大便不通。忽狂言妄語。即煎此藥取汁。用調後面 半夏(半兩) 芎 大黃(各一分) 牽牛(二兩) 硝石(十銖) 上研硝石。並杵羅眾 藥。合後臨臥 轉後。
x加味二陳湯 x(出活人書) x治三五日之內。發熱發寒。干嘔。飲水即吐。粥食 xx入口即吐。 x陳皮(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炮洗) 甘草(三錢) 枳實(二錢) 竹 茹(三錢)
上 以盡 x治傷寒熱病。經四五日。熱毒上沖心胸。噎塞滿悶。渾身壯熱。頭痛不止。大便不 xx通。胸中黃芩 麻黃(去根) 柴胡(去毛) 桔梗 羌活 連翹子 玄參 木香 具母(各一 分)
牡丹 末)
上為 片。
x芎術散 x(出衛生家寶方) x治解截四時傷寒。或以病四五日。表里未分者。亦 xx可服。 x川芎 甘草(微炮) 升麻 香附子 白芷 羌活 蒼術 人參 當歸 白芍藥(各等 分)
上 脈緩。頭輕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