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三 水病門 水氣遍身腫滿(附論)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普濟方

    夫腎主水。脾胃俱主土。土克水。胃為水谷之海。其氣虛不能傳化水氣。使水氣浸漬腑髒。

    皮膚 x款氣丸 x(出聖濟總錄) x治通身腫喘。

    丁香 木香 沉香 白檀 桂(去皮) 肉豆蔻(去殼) 檳榔 蓽澄茄 大戟(炒) 甘 遂(炒 (炒) 桑 根白 細末。研合白 x豬苓散 x(出千金方) x治虛腫。腫滿通身。利三焦。通水道。

    豬苓 葶藶 人參 玄參 五味子 防風 澤瀉 桂心 野狼毒 椒目 白術 干姜 大 戟 方寸匕。

    日三 x豬苓散 x(出聖惠方) x治水氣遍身浮腫。宜利三焦。通水道。

    豬苓(半兩去黑皮) 赤茯苓(半兩)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紫色) 五味子(半兩) 川 大黃(半 (半兩) 桂 心(半 炮裂銼)上 為末 x大豆湯 x(出鮑氏方) x療風水氣。舉身腫滿。短氣欲絕。

    大豆(一大升)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熬) 黃 (二兩) 白術(五兩) 防風(三 兩) 清 酒( (六兩)上十 一 盡 x疏鑿飲 x(出醫方集成) x治水氣通身洪腫。喘促氣急。煩躁多渴。大小便不利。 x x服熱藥不得 澤瀉 赤小豆(炒) 商陸 羌活(去蘆)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去蘆)

    榔茯 苓皮(各等分) 上等分。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時 候。一方無秦艽。

    x杏仁丸 療水氣身腫脹滿。

    杏仁(十枚去皮尖熬) 甦子(五分) 白前(六分) 昆布(八分洗去咸) 李根白 皮(五分)

    橘 搗篩。

    蜜和丸。粥清服二十丸。如梧桐子大。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

    x赤茯苓散 x(出聖惠方) x治水氣遍身浮腫。按之沒指。心腹氣脹。大小便澀。

    赤茯苓(一兩) 漢防己(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檳榔(一兩) 甜葶藶(一 兩微炒)

    桑 上為 散 x海蛤丸 x(出聖惠方) x治水氣遍身浮腫。上氣喘急。小便不通。 x海蛤(一兩細研)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 海藻(一兩洗去咸味焙) 昆布(一兩洗 去咸味 焙)

    銼) 上為 末。煉x牽牛散 x(出聖惠方) x治水氣遍身浮腫。氣息喘急。小便赤澀。 x牽牛子(二兩微炒) 甜葶藶(一兩微炒) 桑白皮(二兩銼微炒) 檳榔(一兩) 郁 李仁 (湯浸 散。每服三錢。

    水一 x澤瀉湯 x(出千金方) x治水氣通身浮腫。四肢無力。或從消渴。或從黃膽、支 x x飲。內虛不足。

    x榮衛不通。氣不流行。實于皮膚中。喘息。下腹中響脹。眼不得視。 x澤瀉根(十兩) 鯉魚(五斤) 生姜(八分) 赤小豆(二升焙) 茯苓(三兩) 人 參甘草 麥 一 服 。

    轉 增 髒 有 x赤茯苓散 x(出經驗良方) x治大人小兒水氣腫滿。喘咳不止。 x赤茯苓 桑白皮 貝母(各一錢) 升麻 甘草 桔梗(微炒) 杏仁 甜葶藶(炒各 半錢)

    上 x牛黃通隔丸 x(出經驗良方) x治大人小兒。風痰喘咳。積聚諸病。水氣浮腫。 x黑牽牛(頭末) 木通 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丸如麻子大。食後溫水下。量人大 小加 x杏甦飲 x(出醫方大成) x治上氣喘嗽。面目浮腫。 x治水氣浮腫。腹肚脹滿。小便澀。

    用精肥狗肉五斤蒸熟。空心服。食之妙。

    x小鱉甲湯 專治身體虛脹如微腫。胸心痞滿有氣。壯熱。小腹濃重。兩腳弱。 x鱉甲 黃芩 升麻 麻黃 羚羊角 桂心 杏仁(各三錢) 前胡(四兩) 烏梅(二 十枚)

    薤 利 者。加大黃二兩。

    x續隨子丸 x(出衛生寶錄) x治通身虛腫。喘悶不快。 x人參 漢防己 赤茯苓(面蒸) 木香(半兩) 檳榔(半兩) 苦葶藶(炒四兩) 續 隨子(五錢)

    桑白皮 湯。食前送x實脾散 x(出衛生寶錄) x治脾元虛。浮腫。狀如水氣。 xx香茯苓散 x(出經驗良方) x治水氣。四肢浮腫。腹脅妨悶。大便秘澀。 x木香(炮) 赤茯苓(各一錢) 大黃 甘草 鱉甲(炙各二錢) 黑牽牛(三錢頭末)

    上為 末。

    x治通身虛腫。 x烏藥(二兩) 川椒(一兩) 蒔蘿(一兩) 白芷(一兩) 百藥煎(三兩) 上為 細末。每服二錢 x治一切浮腫水氣。 x(出百一選方)

    吳茱萸 枳實(各半兩) 赤茯苓 白術(各一兩) 上 咀。分三服。每服水三盞。

    姜一 兩 治人 x又方 x(出直指方)

    x治虛腫。 x生綠豆(一合研末) 橘皮(二錢) 良姜(一錢銼) 上橘皮二錢良姜一錢細銼。煎湯。候冷調 x治身浮腫。 x用烏豆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汁。去滓。內酒五升。更取三升。溫三服。不瘥。再合服之 x治四肢浮腫。 x用杜蒺藜。不拘多少。煎湯洗。去腫。

    x治人身及頭面上浮腫如蛇狀者。 x以雨滴磚背上苔痕一錢。水化開。涂蛇頭上立愈。

    x治浮腫。 x用委壤堤掃帚。破者。取汁浴之。

    x治浮腫腹滿不下食。心悶。 x(出肘後方)

    用豬肝一具。洗切作臠。著蔥白豉姜椒炙熟食之。又以熱水煮。單食亦得。又煮豬腎一雙。

    可。

    治患水氣。兼身面腫方。 x橘皮(五分) 郁李仁(十分) 茯苓(八分) 甜葶藶(六分熬紫色) 防己 桑根 白皮(各 五分)

    丸。

    如梧 x鯉魚湯 x(出聖濟總錄) x治水病。通身洪腫。 x鯉魚(去淨鱗肚頭一斤) 澤漆(一兩半炒) 赤茯苓(去皮) 甘草(各一兩) 澤 瀉杏仁(湯 半。每服以魚汁 x治水氣腫滿方。 x(出聖濟總錄)

    楮木灰(一大斗淋汁用) 糯米(一斗) 赤小豆(一大升) 桃仁(去皮尖二十粒) 商 陸(一兩 以飽 為度。

    x治水氣。身浮腫。小便不利。宜服此方。 x(出聖惠方)

    大戟(半兩炒) 海蛤(一兩研) 滑石(一兩) 甘遂(一分煨) 漢防己(半兩) 續 隨子(一分)

    x大麻子散 x(出聖惠方) x治水氣。遍身浮腫。 x大麻子(三升碎) 商陸(四兩) 防風(三兩去蘆) 赤小豆(一升) 附子(一兩 去皮臍生 用)

    去滓。

    x郁李仁丸 x(出聖惠方) x治水氣。遍身浮腫。皮膚欲裂。心腹氣脹急。大小便不 xx利。宜服此方郁李仁(一兩浸炒去皮) 陳橘皮(一兩浸炒去白) 甘遂(一兩煨黃) 赤茯苓(一 兩) 甜 葶藶 心溫 水下 x木通湯 x(出聖惠方) x治遍身水腫。 x木通(銼) 苦葫蘆(各一兩) 澤瀉 防己(各三分) 豬苓(去皮) 海蛤(各一 兩研)上搗 篩。每服五錢。水七分。酒三分。入蔥白五寸切。煎至八分。去滓。食升。腫消大效。

    x葶藶丸 x(出聖濟總錄) x治水氣遍身黃腫。 x葶藶(微炒) 防己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郁李仁(去皮) 紫甦子 赤茯苓(去 皮各 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麝香酒下二十丸。日三服。以小便利為度。

    x白丸子 x(出衛生寶鑒) x治水氣腫滿。氣息喘急。小便不利。並男子女人虛損積 xx聚。及遍身黃膩粉(半兩) 粉霜(四錢) 滑石(末四錢) 砂 寒水石( 炙為末) 白丁香 (真者末 各三 二十 粘和 三。

    未下 x嗽口齒貫眾湯方 x(出衛生寶鑒方)

    貫眾 黃連(去須各半兩) 上搗篩。每用一錢匕。水一盞煎三兩沸。入龍腦少許。溫溫 嗽之 x桑白皮湯 治水氣。兼身面腫。 x桑白皮(四兩) 橘皮(二兩) 海藻(二兩洗去咸) 茯苓(去皮) 郁李仁(各四 兩碎) 赤 小豆 x療風腫水腫毒瓦斯遍身方。 x x治水氣。遍身浮腫。坐臥不得。宜服此方。 x(出聖惠方)

    杏仁(五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 桃仁(五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 昆布(湯洗去咸二 兩)

    赤小 取汁。

    不 x吳茱萸丸 x(出千金方) x治水氣。遍身洪腫。 x吳茱萸 蓽苃 昆布 杏仁 葶藶(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

    勿 x麻子湯 x(出千金方) x治遍身浮腫。 x麻子(五升) 赤小豆(三升) 商陸(一斤) 附子(一兩) 防風(三兩) 上 咀。搗麻子令 x甘遂丸 x(出聖惠方) x治水氣。遍身腫滿。皮肉欲裂。心腹內氣脹。小便不利。 xx飲食不消。 x甘遂(一兩) 葶藶(炒二兩半) 赤茯苓(去皮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郁 李仁(各 三分)

    如不利 x小消化丸 x(出聖濟總錄) x治水腫病。通身微腫。腹大。飲食不化。 x芫花(炒) 甘遂(炒) 大黃(炒銼) 葶藶(隔紙炒黃各一兩) 巴豆(去心皮炒 出油盡十 粒)

    x麻黃湯 專治水氣。通身腫。 x麻黃(去根節二兩半) 白術(銼碎微炒二兩) 甘草(炙一兩) 石膏(研碎三分) 赤 茯苓(去 煎。

    至一 x木香丸 專治通身洪腫。 x木香 肉豆蔻(去皮) 青橘皮(去白焙) 檳榔(煨銼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棗肉丸如綠 豆大 x治水氣遍身浮腫。上氣喘息。小便不通。 x桑皮(二兩) 豬苓(二兩) 商陸(一兩) 上為細末。以水五大盞。入麻仁半兩小豆一合 同煮 x桑白皮湯 專治水腫。通身皆腫。 x桑白皮(炙黃色銼五兩) 吳茱萸(水浸一宿炒干二兩) 甘草(炙一兩) 上 咀如 麻豆 大。

    x赤小豆湯 專治水腫遍身。小便澀。腹滿。 x赤小豆(微炒一升) 桑白皮(炙銼一兩) 澤漆睫葉(切炒三分) 上將二味綿裹。

    用水九 升。

    x芍藥湯 治通身腫。其脈沉遲者。 x芍藥(銼炒一兩) 桂(去粗皮半兩) 黃 (銼三分) 上粗搗。每服五錢。用米醋一合。

    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忌食鹽。

    x十全湯 專治水氣。通身洪腫。 x大麻子(皆取新脹肥者佳) 赤小豆(不浮者各一石) 上以新者。揀淨以水洗曝干。

    蒸麻 子熟 升煮 大半 五日 骨下 骨。淨洗。破肚去髒。

    以上件和小豆麻子汁。和小豆同煮熟作羹。入蔥豉橘皮生姜紫甦調和食之。始終斷鹽。渴即酒面油醋。生冷菜茹。

    多收入新甕貯之。施人苦瓠丸 專治大水。頭面遍身腫脹。又治卒腫。有忽腳腫漸至膝。足不可踐地者苦瓠白實。捻如大豆。以面裹煮一沸。空腹吞一枚。至午出水一升。三四日水自出不止。

    瘥。三年內。慎口味。苦瓠雖好。須揀細理者研淨。不爾有毒不可用。崔氏子作餛飩七枚。若虛者。牛乳服之。如此隔日作服。漸加至三十七枚。以小便利為度。小便若太多。

    即停止一二日。

    x治通身腫。 x出子蘿卜(不拘多少) 浮麥(不拘多少) 上二味。一處浸湯服。

    x羌活散 專治水氣腫。氣急不能臥。 x羌活 蘿卜子 上各等分。同炒香熟。去蘿卜子不用。為末以鹽酒調二錢。一日二服。

    三日 x土狗方 x(出直指方) x治遍身腫。外腎腫。 x生土狗 縮砂 上等分共研細。老酒調下。每服一錢匕。

    x大豆散 x(出聖濟總錄) x治水病。通身腫滿。喘急。大小便澀。 x大黃豆(醋拌炒) 大黃(微煨去皮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匕。臨臥時。煎蔥橘皮湯 調下 x一字湯 x(一名大戟湯出聖濟總錄) x治水腫。通身腫滿。喘急。小便澀。 x甘遂 大戟(去皮各一兩) 上銼。用慢火炒令黃色。搗篩為末。每服一錢匕。以水半盞 煎三 x大戟散 x(出聖濟總錄) x治通身腫滿。喘急。小便澀。 x大戟(去皮細切微炒二兩) 干姜(炮裂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匕。用生姜湯調下。

    良 久。

    x苦葶藶丸 x(出衛生寶錄) x治一切水病氣。通身腫滿。不可當者。 x人參(一兩) 苦葶藶(四兩于鍋內鋪紙炒黃色) 上為末。用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 服十 治水腫通身。 x(出千金方)

    苦瓠膜(二分) 葶藶(五分) 上合搗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日三。

    x又方 x(出千金方)

    葶藶 桃仁(各等分) 上皆熬合搗為丸。小豆大。每服五丸。服之利小便。一方用杏仁。

    x又方 x(出千金方)

    大棗肉(七枚) 苦瓠膜(如棗核大) 上熟搗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如人行十五里。

    又 服三 x又方 x(出千金方)

    用搗生葶藶子。酢和服。以小便數為度。

    x又方 x(出千金方)

    用煎豬椒枝葉如餳。空腹服一錢匕。日三。

    x治水氣遍身浮腫方。 x(出聖惠方)

    上取蔥根葉不限多少。細切曬干。杵羅為末。每用蔥末二錢。席上塵半錢。相和作散。

    每服 x治水氣。坐臥不得。面目身體悉浮腫方。 x(出聖惠方)

    蔥白(七斤和須分作兩揭子) 上先以炭火燒一處淨地令赤。即以蔥揭子安在地上。令病 人脫 冷 x蒴 酒 x(出聖惠方) x治水氣。通身黃腫。 x用蒴 根。搗汁一盞。以之置暖處一宿。旦起空心服之。瘥。

    x葶藶丸 x(出聖惠方) x治水腫氣滿。 x用葶藶子三兩。蒸過搗如泥。和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加至七丸。得利為佳。

    或 x白鴨方 x(出肘後方) x治水氣。脹滿浮腫。小便澀少。 x用鴨。白者一只。去毛。及腹中一切去淨。湯洗淨。飯半升。以姜椒釀鴨腹中縫定。如常法 x又方 x(出肘後方) x治遍身腫。小便不利。 x用豬苓五兩。搗篩為末。水一合。調服方寸匕。加至二匕。

    x牽牛散 x(出聖惠方) x治水氣。遍身浮腫。氣促。坐臥不得。 x用牽牛子二兩。微炒搗細末。烏牛尿浸一宿。平旦入蔥白一握。煎十余沸。去滓。空心分為 三。

    x治水氣通身腫方。 x(出千金方)

    海藻(銼) 錦紋大黃(銼) 大戟(銼) 續隨子(去殼各一兩) 上件用好酒二盞。

    淨碗內 浸一 甘遂(炒黃一兩) 白牽牛(一兩生搗取汁) 桂府滑石(半兩淨) 肉豆蔻(一個) 青 皮 陳皮 明 冷茶 魚肉 x木香通氣丸 導滯寬膈。塌腫進食。 x牽牛(半斤半生半熟) 陳皮(四兩去白) 破故紙(四兩炒) 茴香(一兩炒) 南 木香(一 兩)

    熟水 送下。

    x白術丸 治通身腫滿。及病氣疾。 x羌活 白術(各半兩) 木通 黃 桑白皮(各三兩) 木香(二兩) 黑牽牛(十 兩半生 半炒)

    x塌脹丸 治水病。渾身腫。喘急。小便不利。 x白樟柳根(三兩銼細) 赤小豆(五兩) 陳橘皮(去白二兩) 木香(一兩) 上件 為末。滴水和 x防己湯 主通身體滿。小便澀滯。上下氣急。水停不能飲食。食則脹者。 x桑白皮(五兩) 大豆(五升以水三斗並桑白皮煮取一斗去渣) 麻黃 防己 橘皮 赤 茯 苓( 兩切)

    上 小便利。腫氣消。下冷多者。加茱萸四兩。玄參四兩。忌酢物。


如果你對普濟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普濟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