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論)
夫疽者。五髒不調所生也。五髒主里。氣行經絡而沉。若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陽不和。則五髒不調。營衛虛者。腠理則開。寒客經絡之間。經絡為寒所折。則營衛稽留于脈。
營者血也。衛者氣也。營血得寒則澀而不行。衛氣從之。與寒相搏。亦壅遏不通。氣者陽也。
陽氣蘊積。則生于熱。寒熱不散。故積聚成疽。髒氣沉行主里。故疽腫深濃。其上皮強如牛領之皮。久則熱勝于寒。熱氣純盛。蘊結傷肉也。血肉腐壞。化而為膿。乃至傷骨爛筋不可治。初發疽時。一粒如麻豆大。身體便發熱。生疽處肉赤熱。腫大而高。多生疼痛。破後肉色紅紫。此為外發。雖大若盆碗。如用藥有理。百人可百活。如初發疽時。不拘大小。身體無熱。自覺倦怠。生疽處亦不熱。數日之間。漸漸開大。不腫不高。不疼不痛。低陷而壞爛。
破後肉色紫黑。此為內發。有此證者。未發見之先。髒腑已潰爛。百人百不救。雖有良藥。
亦付之無可奈何。
黃帝問曰。有疽死者奈何。歧伯曰。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背三、五髒之俞四、項五。此五部有癰疽者死也。
有緩疽者。初結腫形似癰回。回無頭尾。其色不異。但痛有根核。又與皮相親著。一名肉癰。其有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李狀。積日不潰。乃變紫色黯黑。久即皮肉俱爛。如牛領瘡狀。
遍體通青黯色。不作頭而穿潰膿出是也。初作服五香連翹湯。 去血。以小豆薄涂之。其間數針 去血。又敷之。取消也。若不消色不變青黯者。以煉石敷之。若失時不得療已潰者。
猶服五香連翹湯。及漏蘆湯下之。隨熱多少投方也。外以升麻湯拓洗之。敷生麻膏。若生臭惡者。可以單行一物白 茹散敷之。青肉去盡便停也。好肉既生。但敷升麻膏。若不生肉。
單服一物黃 散也。若敷白 茹散。積日青惡肉不盡者。可以漆頭赤皮 茹取半錢。和三大錢上白 茹散中合和敷之。惡肉去盡。還以純用白 茹散也。視好肉欲生。可敷黃 散也。
黃散方。白 茹散方。漆頭 茹散方。並一味單行。隨多少搗篩為散。
治疽之法。灼艾之功勝于用藥。緣熱毒中隔。上下不通。必得毒瓦斯發泄。然後解散。古人立論。譬諸盜入主人之家。必開其門戶。逐之使去。萬一門戶閉塞。無從而出。傷主而後已。人不幸而有此疾。適處貧困。適居僻邑村鄉。難得藥材。則灼艾尤為利便。灼艾之功。
須初發一日之內。尖頭如麻豆大時。便好措手。其法用大獨頭蒜薄切如小錢濃。亦如錢大。
貼于疽頂尖上。以艾炷安蒜上灸之。三壯一易。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以痛為度。大概以百壯為準。用大蒜取其毒有力。多用艾炷。取其火力通透。如法灸之。瘡一發膿潰。繼以神異膏貼之。即日而安。一能使瘡不開大。二肉不壞。三口易合。一舉而三得之。然人未知之。
而多遲疑未決。至二日之後。疽大如指。毒瓦斯開散。病者不能看火。不可灼艾矣。可不預知之乎。但頭上見疽。或頂以上見疽。決不可用此法灸。灸則反增其疾也。
疽疾既成。先服取毒之藥。只用麥飯石膏涂貼。五七日之後。病漸減退。合服川烏丸、二烏丸。驅余毒。活氣血。生肌肉。排宿膿。去風邪。既破之後。合服內補十宣散。多服為妙。
大凡疽口緊小而硬者。蓋為風毒所勝。合用蚣蠍散。糝于神異膏上。止于近瘡處糝一小錢大。不必遍地糝藥。
疽疾既安之後。或未安之際。口中干燥。舌上堅硬如雞內金者。非渴之所能比。非水之所能潤。此乃亦是腎家枯竭。而搬運不上。致令心火上炎故也。此證最惡。非惟有疽疾之人。
見此可慮。每見尋常不問男女無疾之人。見之亦日危矣。諸家方論。未嘗載此。古人雲。玉華池竭七朝亡者、此也。多見庸醫不究其源。各立新說。自出己見。投之丹藥。為鎮墜心火。
以升腎水。病者不曉。信而服之。禍如反手。殊不知腎水既竭。更投之以丹。遂令腎水愈涸。古人雲。脾惡濕。腎惡燥。非滋潤之藥。不能療之。所用加減八味丸。正合其意。外有桑枝煎。及五味子湯。皆良藥也。
疽疾將安及七八分。盒飯服加料十全大補湯。以補氣血。每日當與排膿內補十宣散相間服。大凡疽疾多因怒氣而得之。若有此疾。必多怒。但服附子之藥。進食寬氣。
疽之證甚惡。多有陷下透膜者。服狗寶丸。瘡四邊必起。用烏龍膏、解毒散訖。須要針刀開瘡口。其內已潰爛。不復知痛。乃納追毒丹于孔中。以速其潰。既潰後。割去死肌。洗以豬蹄湯。敷以生肌散。覆以乳香膏。若證之善者。自然腫起紅活。乃即如前法。
x方 x x乳香圓 x(出危氏方) x治發背。及一切疽瘡潰爛。痛不可忍者。 x當歸 川芎 交趾桂 真綠豆粉 川香芷(各五錢) 羌活 獨活 五靈脂 乳香(別 研)
沒藥(別研各三錢) 白膠香(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薄荷湯嚼 下。手足損痛不能起者。加大草烏一味。用木瓜鹽湯細嚼下。
x漏蘆湯 x(出鮑氏方) x治疽作後二日。服此退毒下膿。可與五香連翹湯相間。 x x連日 x x服之。 x生黃 (去蘆頭) 連翹 沉香 漏蘆(有白茸者各一兩) 生粉草(半兩) 大黃(微 炒半 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姜棗湯調下。
x四虎散 治癰疽腫硬。濃如牛皮。按之痛。 x天南星 草烏頭 半夏(生) 野狼毒(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蜜調敷。留頭出毒瓦斯。
x治疽潰後 x(出千金方)
以鹽湯洗拭了。燒皂莢粉上良。一方皂角去皮了。治瘭疽潰後。
x又方 x(出千金方)
用梁上塵和 中脂。敷之。
x又方 x(出千金方)
用生麻油滓綿裹。布瘡上蟲出。
x又方 x(出千金方)
用沸水湯灌瘡中。三四遍。(湯一作餳)
x芸苔熨散 x(出千金方) x治疽似癰而小。有異膿。如小豆汁。 x(今日去明日滿者)
用芸苔熟搗。濕布袋盛之。埋熱灰中。更互熨之。即便得安。不過再三即瘥。冬用干者。
一方將甘草湯洗瘡令淨干。以黃柏末涂敷了。即用以瘥為度。
x又方 x(出千金方)
用皂莢煎湯洗瘡拭干。以柏皮為末敷之。勿令作痂。
x治疽瘡並治軟癤。 x用多年螺殼燒灰。麻油調敷。
x治疽初作方。 x(出肘後方)
用赤小豆為末。醋調敷之。
x大薊散 x(出濟生方) x治飲啖辛熱。熱邪傷肺。嘔吐出血。曰肺疽。 x大薊根 犀角 升麻 桑白皮 蒲黃(炒) 杏仁(去皮尖) 桔梗(炒各一兩) 甘 草(炙 半兩) 上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食後服。
x三灰散 x(出三四方) x治肺疽血病者。因飲啖辛熱。熱燥傷肺。血得熱則溢。因 xx作嘔吐。出血一合或半升許。名曰肺疽。傷腑則屬胃。傷于髒則屬肺。上以此無不可救 xx。 x紅棗(和核燒存性) 百藥煎(燒存性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蜜調成膏。軟柿和嚼。
自效。或米湯下亦可。
x治疽潰後。 x(出千金方)
用牛耳中垢。敷之良。
x疽發人貼雲母膏。痛如刀割。不可不審。不可不知也。亦不得用生肌藥。只貼膏藥 xx。自然斂合。如醫治後時。為庸醫藥敷。或刀割傷風重者。兼以五香連翹湯。 x木香 麝香 乳香 沉香 藿香 連翹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
放 x五香連翹湯 x(出仁存方) x治疽作二日後。宜與此湯。並漏蘆湯相間。連日服之 xx。 x木香 沉香 丁香(去核並不見火各半兩) 連翹 射干 升麻 黃 (生銼) 木通 乳 香桑寄生 獨活(各三分) 麝香(一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
去滓。
取清汁為度。或下惡物。未生肉以前服不妨。以析毒熱之氣。氣盛用大黃、竹瀝、芒硝。恐用藥之後。不能斟量。是故不載。知者當自相度用之。
x治久疽瘡無不瘥方 x(出本草)
以伊芳洛水中蟹。形段不同。取其黃敷之。
x治黑疽多死。宜急治之。 x用王瓜根一斤。搗絞取汁六合。頓服。當有黃水隨小便出。更服之瘥(王瓜根亦名土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