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痔疾,並漏有膿血,大便燥硬,作疼痛不止。
秦艽(去蘆) 桃仁(去皮尖,另研) 皂角仁(去皮弦,燒存性,各一兩) 枳實(麩炒) 當歸尾(酒制) 澤瀉 白術(以上各半兩) 地榆(三錢)
上為細末,與桃仁泥碾勻,湯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合藥光滑,焙干,每服一百丸,白湯送下,空心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忌生冷硬物冷水菜之類,並濕面酒及五辛辣熱大料物之類,犯之則藥無驗矣,數服而愈。
秦艽(去苗) 蒼術 皂角仁(燒存性) 桃仁(去皮尖,各一錢半) 黃柏(去粗皮,酒制) 澤瀉 當歸尾 防風(以上各一錢) 檳榔(半錢) 大黃(少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待少時,美膳壓之。忌生冷硬物冷菜之類,及酒濕面干姜之類。如有膿加白葵花五朵,去萼,青皮半錢,同煎去滓,入木香末三分服。
治痔漏,每日大便,時發疼痛,如無疼痛,非痔漏也,此藥主之。
秦艽 防風 當歸 白術(各一錢半) 黃柏 橘皮 柴胡 大黃(煨) 澤瀉(各 一錢) 紅花 桃仁 升麻(各五分) 甘草(炙,六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避風寒,忌房事,及酒濕面辛熱之物。
治痔漏,大便結硬,大腸下墜多血,苦痛不能忍者。
當歸尾 郁李仁 澤瀉 生地黃 煨大黃 枳實 蒼術 秦艽(以上各一錢) 麻子仁 (一錢半) 皂角仁(一錢,另為細末,煎成調服)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忌風寒處大小便。
治痔疾成塊,下垂疙瘩,其癢難忍。
秦艽 羌活 黃 (各一錢半) 麻黃 防風 升麻 柴胡 甘草(炙,各一錢)
本細辛 紅花(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痔疾經年,因飽食筋脈橫解,腸 為痔,常去其筋脈橫解,破血絡是也,治法當補北方,瀉中央。
紅花 桃仁 麻黃(各半錢) 生地黃 黃柏(各一錢半) 豬苓 漢防己 當歸尾 澤 瀉蒼術 防風(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痔漏,大便結燥疼痛。
秦艽 枳實(各一錢半) 當歸 皂角仁(去皮,燒存性) 桃仁 澤瀉 白術(各一錢) 大黃(煨,五錢) 紅花(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痔瘡腫痛。
地榆 黃 枳殼 檳榔 川芎 黃芩 槐花 赤芍藥 羌活(各一錢) 白蘞 蜂房 (炒焦) 甘草(炙,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諸痔,及腸風下血脫肛。
槐角(去梗,一兩) 防風 地榆 枳殼(麩炒) 當歸 黃芩(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治久新諸痔,肛邊腫痛,或時瘡癢,有膿血。
栝蔞(二個,燒存性) 皮(二個,燒存性) 白礬( ) 綠礬( ) 白附子(生用) 天南星 雞冠花( 炒) 半夏(各五兩) 胡桃仁(十五個不油者,罐內 存性) 枳殼(炒) 附子(炮,去皮臍) 訶子(去核,各二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臨臥用溫酒送下。遠年不瘥者,服十日效,久服除根。
治痔漏而復癢。
皂莢刺(二兩,燒煙盡,存性) 防風 槐花(各七錢半) 蛇床子 白礬( ) 枳殼白蒺藜(炒,去刺) 羌活(各半兩) 蜂房(炒焦) 五倍子(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醋調綠豆粉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以苦楝根煎湯送下,仍用童子熱尿入白礬末,淋洗肛門。
治內痔,腸頭里面生核,寒熱往來。
滿尺皂角(三挺,去弦核,醋炙) 白礬( ) 刺 皮(炙黃) 薏苡仁 白芷(以上各一兩) 桃仁(去皮,炒) 甜葶藶(炒) 川芎 桔梗(以上各半兩) 豬後蹄垂甲(十枚,燒存性)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桑白皮煎湯送下。
治痔下血不止。
川芎 當歸 神曲(炒) 槐花(微炒) 黃 地榆(以上各半兩) 荊芥穗 頭發 (燒存性) 木賊 阿膠(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治酒痔。
干葛 枳殼(炒) 半夏(姜制) 生地黃 茯苓 杏仁(各一錢半) 黃芩 甘草(炙,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黑豆一百粒,生姜五片,白梅一個,同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氣痔。
橘皮 枳殼(炒) 槐花(炒) 川芎(各一錢半) 桃仁(去皮,炒) 木香 檳榔 紫甦睫葉 香附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紅棗二枚,煎一盅,食前服。
治氣滯發痔。
荊芥穗 枳殼(炒) 槐花 紫甦睫葉 香附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米湯調服。
治洗痔。凡富貴之人,多因嗜欲,酒色過度,喜怒不常,致生痔漏,或如鼠乳連珠,或糞門腸頭腫,流膿漏血,其痛如割不可忍者。但是諸腫瘡痔漏,及腸風漏血,此藥治之。
苦參 川椒 苦葫蘆 芫荽子 槐花 枳殼 荊芥 金銀花 白芷 連翹 獨活 小茴 香麻黃 牡蠣(煨) 威靈仙 椿樹皮(各二兩)
上 咀,每用五錢,水六七碗,蔥白二睫,煎五七沸,去滓,以盆盛藥水,上坐,先蒸後洗,甚驗。加黃老茄子二個尤妙。
專治久年痔漏下血,用之屢驗。
百草霜 白姜(各一兩) 木饅頭(二兩) 烏梅 敗棕 柏葉 亂發(以上各一兩二 錢半,俱各燒存性,為末) 桂心(三錢) 白芷(五錢)
上為細末,研勻,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通利大小腸,取下惡物。凡痔漏熱證用之,有瘀血作痛,服之見效。
川芎 白芷 赤芍藥 干地黃 枳殼 阿膠 茯苓 五靈脂 莪術 茯神 木通 甘草 (生,各一錢) 桃仁(去皮尖,炒) 大黃(各一錢半)
上作二服,每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蜜三匙同煎,食前服,以利為度。
敷痔瘡極效。
蝸牛(一枚) 片腦 麝香(各少許)
上同研爛,用瓷盒盛,次早取汁敷瘡上。
治諸痔出血,里急疼痛。
皮(一兩,炙焦) 槐花(微炒) 艾葉(炒黃) 白芍藥 枳殼(炒) 地榆 川芎當歸 白礬( ) 黃 貫眾(各半兩) 頭發(三錢,燒存性) 豬後懸蹄垂甲(十枚,炙焦) 盈尺皂角(一挺,去弦核,醋炙黃)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治五痔。
皮(炙) 鱉甲(醋炙) 當歸(銼焙,各一兩半) 大黃(蒸三度,炒) 槐實(炮)
黃(焙,各二兩) 蛇皮(炙) 露蜂房(炙) 本(去苗土) 桂心(各一兩一分) 豬後懸蹄甲(十四枚,炙)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匕,空心煮白粥飲之效,日二服。
敷痔腫毒處。
大黃 黃柏 白芨 石膏 黃芩 黃連 白蘞 梔子 樸硝 上為末,用井花水調涂。
洗諸痔方 黃連 黃芩 荊芥 蛇床子(各一兩) 鏡面草 蚵 草 槐條(各一握) 側柏葉(四 兩)
上用新汲水煎,傾盆內,乘熱先燻後洗。
燻痔。
皂莢(三挺,銼碎) 艾(一握) 鱉甲(二枚,銼碎) 干蛤蟆(一枚,銼碎) 雄黃(一兩) 麝香(一錢) 草烏(二枚)
上搗篩拌勻,穿地坑內著熟火一斤,方磚一片,中心鑽一孔,蓋坑口,旋入藥一撮,披衣坐上燻。
治五痔下血,面色痿黃,心忪耳鳴,腳弱氣乏,口淡食不知味。
人參 白術 茯苓 白扁豆(蒸) 黃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點服。一方有五味子,無甘草。
燻洗方 槐花(半兩,涼血) 蓮房(一個,涼血) 荊芥(五文,去風) 五倍子(三錢,去毒) 地榆(半兩,去惡血)
上為末,每用半兩,水一瓶,以瓦器煎了,入白礬為末二錢,乘熱先燻後洗。
治痔。
雄黃 綠礬 樸硝 葉子雌黃 明白礬(各半兩)
上件各磕碎,以銀鍋一入雄黃,二入雌黃,三入樸硝,四入綠礬,五入白礬,圓瓦片蓋之,炭火 一日夜,看青煙出盡,有紅煙方可。候冷取出,紙襯頓地上,用盆覆出火毒,一日夜,入乳香沒藥末各一錢,同研極細,每抄一匙,煎甘草湯調敷,外用雞羽掃藥末蓋之,日二次,夜一次,自然干硬而脫。逐日須用蔥白煎湯,入樸硝溫洗,軟帛拭干,然後敷藥。
治痔豬膽膏 上用豬膽七枚取汁,以建盞盛,炭火熬成膏,用單紙攤敷,須先用槐根白皮溫洗後敷藥。
治內外痔。
枳殼 黃連 百藥煎(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湯送下。
治痔極效。
熊膽 片腦 上各等分研細,用井花水調,以雞羽掃痔上。
治痔,谷道中蟲癢不止,及正發疼痛水銀 棗膏(各二兩)
上調和,恰如棗核狀,薄綿片裹,內下部,明日蟲出。苦痛加韶粉三大分,作丸納之。
燻洗方 上用韭菜,不以多少,先燒熱湯,以盆盛湯在內,以器具蓋之,止留一竅,卻以韭菜于湯內泡之,以谷道坐竅上,令湯氣燻蒸,候湯溫冷,卻用韭菜輕輕洗瘡上,數次自然可。
又方 上用韭菜汁一碗,蒼耳子葉汁一碗,調勻,日曬溫洗,絕根。
治諸痔疾初生,急以此藥治之。
上以半夏生為末,先以生姜自然汁浴谷道,後以半夏末泡湯洗之,不過三兩日,即自消。
治痔瘡熱痛。
鯽魚(一枚,破開去腸肚,入谷精草填滿,燒存性)
上為細末,入龍腦少許,用蜜調敷之。
本方雲:腸胃本無血,緣氣虛腸薄,自榮衛滲入。
厚樸(五兩,用生姜五兩,搗爛,二味相拌漬,炒黃色) 白術 神曲 麥 (三味各一兩,同炒黃)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疾作空心米飲下百丸,平時服三五十丸。厚樸濃腸胃,曲 消酒食,白術導水,血自不作也,五痔諸下血,論不及此,是亦以脾胃為主也。
治痔方 上以鰻鱺魚燒燻下部,痔蟲盡死。
治痔漏。
黃牛角心 豬牙皂角 刺 皮 穿山甲(以上同炒焦黑) 皂角刺 槐子 枳殼 貫眾 阿膠(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半,用胡桃肉研爛,並酒調,食前服。大腸有熱,荊芥泡湯調下,漏血不止,當歸煎湯調下。
治痔漏,下血及膿不止。
臭樗皮(微炒) 酸石榴皮 黃連(去須) 地榆 阿膠(炒令黃,各一兩) 艾葉(三分,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調下。
治痔漏。
上用蔥青內刮涎,對停入蜜調勻,先以木鱉子煎湯燻洗,然後敷藥,其冷如冰。唐仲舉雲:常有一吏人苦此,渠族弟親合與之,早飯前敷,午後來謝,拜于庭下,雲疾已安矣。
雙金散 黃連 郁金(各等分)
上為細末,蜜調敷之,痔將好,用斂口龍骨散。
龍骨(煨) 白芷 黃丹 寒水石(煨,各等分)
上為細末,摻瘡口上,小便赤色,服導赤散。
生地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
燻洗痔漏。
枳殼 貫眾(各二兩) 荊芥 大柏皮(各一兩) 黃連 蛇床子 地骨皮 無名異 干 姜(炮,各半兩) 蒼耳根 冬青葉 薤頭 柏枝(各一把) 黑豆(半升)
上 咀,每用一大合,用水三大碗,煎至二碗,先燻後洗,日三五次。
治痔疾,疼痛如錐刀刺,不可忍。
威靈仙(一名能消,去苗土,四兩) 卷柏(去根) 皮(燒灰存性) 防風(去叉)
阿膠(炙燥,各半兩) 糯米(一合,炒)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不拘時用人參湯送下,日二服。
治五痔痛甚。
臭椿皮 景天(陰干,即慎火草) 地骨皮(各二兩) 馬牙硝(一兩)
上為細末,用精豬肉一大片,摻藥末三錢匕在肉上,就上坐一二時,起看,有蟲即出,無即已。
治痔漏痛。
白鱔魚骨 熟艾(各等分)
上銼碎和勻,用新盆子一個,盛藥在內,用蓋對盆口,上通一竅,以火燒藥,候煙出竅上,坐燻之,煙盡即止。
治久新痔痛,如神。
上用海螵蛸,去分粗皮,為細末,每用二三錢,生麻油調成膏,以雞翎拂上,每日夜用之,日久瘡自消。
治牡痔生瘡。
乳香 豬牙皂角 鯪鯉甲(各二兩) 箬葉(去頭粗梗,銼,四兩) 黃牛角尖(長二寸者一對,銼) 蛇蛻(一條,頭尾俱全者)
上入砂罐內,蓋口,鹽泥固濟,曬干,用十斤炭火 ,候碧煙出,去火放冷,取出細研,每服二錢匕,以胡桃一個,取肉細研,拌藥,空心酒調下,五服見效。
治牡痔,生鼠乳,肛門癢痛,觸著有膿血,出不絕。
豬懸蹄甲(火燒存性,研,一兩) 水銀(三大豆許)
上先取水銀,用蒸棗肉二枚研勻,次入豬蹄灰和為丸,如雞頭實大,先以鹽湯洗下部,內一丸,夜臥再用,以瘥為度。
治風氣稽留下部,結成牝痔,生瘡下血,腫痛。
檳榔(銼炒) 澤瀉(酒浸) 瞿麥 甜葶藶(隔紙炒) 防己 本(去苗土) 陳 皮(去白,炒) 郁李仁(與陳皮同炒) 滑石(以上各半兩) 芫花(醋拌,炒黃) 木香(各一兩) 干漆(炒煙盡,半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不拘時,溫酒調下,日三服。
治痔下血不止,生瘡腫痛。
藤子(取仁) 鱉甲(醋炙) 黃 槐子(炒) 川大黃(炒) 蛇蛻(燒灰,各一兩) 本 桂心(各半兩) 當歸(銼炒) 蜂房(以上各五分) 豬後懸蹄甲(七枚,炙焦黃。)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粥飲調服。
治酒痔,大腸中久積熱毒,下血疼痛。
赤小豆(炒熟) 生地黃 黃 (各一兩) 赤芍藥 白蘞 桂心(各半兩) 當歸(微 炒) 黃芩(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槐子煎湯調服。
治牝痔,及一切內外痔瘡,疼痛不可忍者。
上用栝蔞,新黃大者一枚,以刀開下頂子,不去 ,選不蛀皂莢子填滿,卻取開下頂子蓋,別用紙筋泥固濟,約三指濃,以炭火簇合,燒令紅,放一地坑內,出火毒,一宿取出,入麝香末一錢,研令極細,以磁瓷盒盛,每服一錢匕,米飲調下,溫酒亦可,服一劑永除根本。
桑木耳散 治痔疾,肛邊癢痛。
桑木耳(炙) 槐木耳(炙) 皮(炙黃) 羌活 當歸(炒,各一兩) 枳殼(二兩,麩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調下。
治痔疾下血,日夜不止。
白礬(五兩) 綠礬(三兩) 黃丹 伏龍肝 皮(各二兩)
上搗碎,入瓷罐子內,用炭火五七斤,燒炭盡為度,候冷取出,研如粉,以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治血痔。
上用地榆為細末,每服二錢匕,食前米湯調下,日三服。
上用苦楝子肉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蒼耳子煎湯送下,日三服。
治痔瘡,血出不止。
上用明血竭為末,敷之。
上用活鯽魚一個,八兩重者,洗淨,鱗尾腸肚皆不去,用棕皮二兩,洗淨,寸截,先將棕一兩,鋪在瓦罐子內,次安魚上面,卻將棕一兩蓋之,即閉罐口,黃泥固濟,火畔炙干。
量罐子開一地坑,先安小磚一片,後坐罐子,四面用熟炭火六七斤燒 ,候煙絕,取罐子,于淨地以瓦盆合定,淨土擁,勿令透氣,經一宿,出火毒,開取藥細研,每服一錢,食前用米飲調下,忌動風之物。
治氣痔,大便澀。
威靈仙(去土) 乳香(另研) 枳殼(麩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以粟米飯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用米飯送下,日三服。
治氣痔脫肛。
枳殼(麩炒) 防風(去叉,一兩) 白礬(枯,一分另研)
上 咀,拌勻,水三碗,煎至二碗,乘熱燻之,仍以軟帛蘸湯熨之,通手即淋洗。
治痔瘡久不愈者。
桃條 柳條 槐條 萱草根 桑條 艾葉 荊芥 蒼耳根 茄根(各三兩)
上 咀,水五碗,煎三十沸,去滓,溫洗,次貼後藥。
香白芷 輕粉(各二錢) 黃丹(三錢) 五倍子(五個,灰火煨)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研勻,瘡干蔥白汁調搽,濕則干貼之。
治痔漏積年不愈者。
鰻鱺魚(半斤,五月五日采曝干,搗為末) 蜣螂(三枚,研為末)
上件藥,取成熟艾和藥末,以青布卷之,安瓷瓶中,著火燒,坐向瓶上燻之,其蟲及惡汁並出,不復再發。
治脾胃不調,脹滿下血。
槐角(二兩) 枳殼 當歸 蒼術 陳皮 厚樸(制,各一兩) 烏梅 甘草(各半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治腸風髒毒,大便下血。
枳殼(去 ,麩炒) 威靈仙 何首烏 椿根 白皮 陳皮(去白) 荊芥穗 黃 (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糊,同蜜少許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一方不用蜜,以醋少許,同陳米飲煎湯下。
一兩茱萸半兩連,二味同炒不同研,糞前茱萸調酒下,糞後卻用酒調連。
治大人小兒,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饑,腹不痛,里不急,先用海螵蛸炙黃,去皮白者為末,以木賊草煎湯調下,服之三日後效。
黃連(二兩,銼碎) 嫩豬髒(二只,去肥)
上以黃連塞滿豬髒,系兩頭,煮十分爛,研細,添糕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
治腸風血痔,及下痢膿血,積年瀉血,面色痿黃。
大活鯽魚(一個,不去鱗肚,不穿孔,去其腸穢,入白礬) 白礬(一塊,如金橘大)
上用敗棕皮重包,外用濃紙裹,先煨令香熟,去紙于熨斗內燒,帶生存性,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溫米飲調下。一方瓦瓶內蓋定,炭火燒為灰,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粥飲下。
治腸風及脫肛不收,有血,下部腫悶,疼痛上用不蛀皂角五睫,捶碎,水一碗,揉令皂角消盡,絹二重濾過,取十厘清汁,將脫肛腸浸在藥水中,其腸自收,不用手按,如大腸收了,更用湯燙其腰腹上下,令皂角氣行,則不再作。一方皂角去黑皮,涂酥炙為末,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粥飲下。
治腸風下血,溺血不止,及髒毒或便血。
百藥煎(三兩,一兩生用,一兩炒焦,一兩燒存性)
上為細末,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一方為細末,米湯調二錢服。
治腸風髒毒,下血不止。
側柏(燒存性,春采東,夏采南,秋采西,冬采北)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糯米飲調下。一方用葉一斤,洗炙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枳殼湯調下。
治髒毒下血。
荊芥(燒) 枳殼(炒,各二兩) 亂發 槐花 槐角 皮(炙) 甘草(炙,各一兩半)
上同入瓷瓶內,泥固濟,燒存三分性,出火氣,同枳殼炙木饅頭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服,水煎亦可。
治腸風下血,疼痛不止。
黃連 貫眾 雞冠花 烏梅肉 大黃(各一兩) 甘草(炙,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米湯調下。
治腸風髒毒。
黃連(去須,八兩,分作二分,一分同姜切片同炒黑色,去姜,一分姜汁浸一宿,次日曬干)
上為細末,糕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湯送下。
治腸風髒毒。
黃連(研為末) 獨蒜(煨熟)
上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陳米飲送下。
治腸風髒毒。
香白芷 烏梅(燒存性) 百藥煎(燒存性)
上等為末,米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治痔漏下血疼痛。
東行椿根白皮 上為細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湯送下。
治痔 下血。
豬髒(一條,洗淨,控干) 槐花(炒為末,填入髒內,兩頭扎定,石器內,米醋煮爛)
上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當歸酒下。
治髒毒神效。
卷柏(生石上,高四五寸,根黃如絲細,上有黃點子,取枝焙干用) 黃 (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
山里果(曬干)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