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全是血出。是乃火載血上,錯經妄行,其脈必芤。身熱脈實者,難治;身涼脈微細者,易治。血證復下惡痢者,其邪易去。
犀角地黃湯
治吐嘔血,衄血通治。
犀角 生地黃 芍藥 牡丹皮(各等)
每服五錢,水煎,食遠服。
一方 加麥門冬、炒黑梔子,或加芩連。面色痿黃,大便黑,尤宜。
又方 童便一茶鐘,黃酒一小鐘,擂側柏葉投入。去渣溫服,非酒不能行血。惟嘔血、衄血不用酒,以水煎服。
一方 諸見血,童便飲三兩鐘,甚好。
加味四物湯
治吐血。
當歸(一錢半) 川芎(一錢) 芍藥(一錢半) 生地黃(一錢) 側柏葉(一錢半)梔子(炒黑
上水二鐘,煎至八分。入京墨汁三茶匙,童便半酒鐘,姜汁少許,食遠溫服。
一方 治吐血不止。用干姜炒黑為末,童便調服。此從治之法。
一方 治暴吐紫血成塊,雖多不妨。用四物湯合解毒湯調服。
一方 若吐血,覺胸中氣塞,上吐紫血者,桃仁承氣湯下。
芒硝 桂(各三錢) 甘草(二錢五分) 大黃(一兩) 桃仁(五錢,去皮尖)每服一兩,入姜同煎,熱服。
四生丸
治吐衄血,陽盛于陰,血熱妄行。此大全良方,甚效。
生荷葉 生艾葉 生柏葉 生地黃(各等)
上研爛如雞彈大。每服一丸,水三鐘,煎至一鐘服。
一方 先吐血,後見痰嗽。此陰虛火動,痰不降下。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各二錢半) 山梔(炒) 貝母 天花粉(各一錢) 牡丹皮(八分)
一方 治先痰嗽,後見血,是痰積熱。
知母(去毛) 貝母(去心) 栝蔞仁(炒) 生地 芍藥(各一錢) 山梔(炒,一錢二分) 天花粉(二錢半) 麥冬(一錢)
上水煎,食遠溫服,渣再煎。
芎湯
治一切失血過多,眩暈不甦。
芎 當歸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服。
一方 治見血後脾胃虛弱,精神少,血不止者。
人參(一錢) 黃 (二錢) 五味子(十三粒) 當歸 麥冬(各五分) 郁金(五分) 水煎,溫
一方 治舌上無故出血如線不止。以槐花炒為末,敷之止。
一方 治人下唇出血如線,時出一二碗。予以百草霜立止,後以四物解毒湯四貼,安。
血余散
治吐血,衄血。
少年發燒存性,為末,米飲調下二錢。衄血,以少許吹入鼻中。
一方 治牙齒縫出血,陰氣郁。
四物湯加牛膝、香附、生甘草、側柏葉,煎服。
補心湯
治吐血發熱,咳嗽,胸前作痛,頭目昏眩。
川芎 當歸 生地 芍藥(炒) 桔梗 干葛 陳皮 前胡 紫甦(各一錢) 半夏(一分) 枳
一方 有人參,無木香,即茯苓補心湯。
治吐血癆疾方
當歸(八分) 黃芩(一錢) 梔子(炒黑,一錢半) 甘草(五分) 藕節(一錢半)前胡(八分) 貝母(八分) 芍藥(八分) 白術(五分) 知母(蜜炒,八分) 麥冬(去心,八分) 陳皮(八分) 生地(五分) 茯苓(五分) 阿膠(炒,一錢) 沙參(八分) 桑白皮(蜜炒,八分)
三黃補血湯
治初見及血去過多者。
熟地(一錢) 生地 牡丹皮 黃連 柴胡(各五分) 歸身 川芎(各七分半) 升麻白芍(各二錢) 水煎服。
是齊白術散
治積熱,吐血,咳血。若因飲食過度,負重傷胃而吐血者,最宜服之。惟忌食熱面、煎爆、一切發風之物,神效。
白術(二兩) 人參(去蘆) 白茯(去皮) 黃 (蜜浸,炒,一兩) 柴胡(二錢半) 山藥 百
上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加味理中湯
治飲酒傷胃,遂成吐血。
干姜(炮) 人參 白術(各二兩) 干葛 甘草(炙。各半兩)
上每服三錢,水一鐘,煎七分,食遠溫服。
雞甦散
治勞傷肺經,唾內有血,咽喉不利。
薄荷 黃 生地 阿膠 貝母(去心) 白茅根(各一兩) 麥冬(去心) 桔梗 甘草(炙。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