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連小腹痛者是也。有睪丸痛者,有痛在五樞穴者,或無形無聲,或有形如瓜,有聲如蛙
治方
枳實 橘核 山梔(炒) 山楂 吳茱萸(湯泡)
濕勝加荔枝核。有瘀血加桃仁。挾虛者加參術為君;按之不定者是。寒疝囊冷結硬,得于寒濕而發。冬月者加吳茱萸、桂枝、干姜。水疝腎囊腫痛,陰汗時出,囊腫如水晶,得于飲食醉酒者,加澤瀉、豬苓、茯苓。筋疝,陰脛腫脹,或睫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縫不收,得房勞所致,加炒白術、茯苓、黃連。氣疝,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氣郁而發者,加柴胡、青皮、香附。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者,加青皮、香附、蒼術、 疝,陰囊腫縋,如升如斗,不癢不痛,得之地氣卑濕,加白術、茯苓、澤瀉、豬苓、蒼術。
加減柴苓湯
治諸疝,和肝腎,順氣消疝,治濕之劑。
柴胡 甘草 半夏 茯苓 白術 澤瀉 豬苓 山梔(炒) 山楂 荔枝核
上各等分,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一方 烏頭梔子各等,水煎服。按之不定屬虛,加桂枝姜汁丸服,此乃劫劑。
茴香丸
又名回春丸,治疝氣,神效。
茯苓(一兩) 白術(一兩) 山楂子(一兩) 枳實(八錢) 八角茴香(炒,一兩)吳茱萸(一
上為末,煉蜜丸,每丸重一錢五分。空心細嚼,姜湯下。
疝氣神方
其病甚至氣上沖,如有物築塞,心髒欲死,手足厥冷,二三服除根。
硫黃(銚中溶化,投水中去毒,研) 荔枝核(炒黃,為末) 陳皮(各等)
上末,飯丸梧子大。每十四丸,空心酒下,其疼立止。自覺痛不能支持,略加六丸,再不可多用。
奪命丹
治遠年近日小腸疝氣,臍下撮痛,外腎偏墜腫硬,陰間或濕癢,抓成瘡癬。
吳茱萸(一斤) 酒浸四兩,醋浸四兩,湯浸四兩,童便浸四兩,各浸一宿,焙干。澤瀉(去毛,二兩)
上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空心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一方 治小腸偏墜。用生姜二兩五錢去皮,一半留皮,一半共搗爛取汁,傾在熱酒內,加鹽少許,空心溫服,不過三服愈。
小腸疝氣方
用經霜老絲瓜燒灰為末,空心熱酒調下,汗出,神效。
橘核散
治小腸氣痛堅硬。此乃肝腎二經,皆因嗜欲內戕,腎家虛憊,故陰陽不相交,水火不相濟,而沉寒痼冷,凝滯其間,脹腹作痛,頑痹結硬,勢所必至也。
橘核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
五積散
亦治身痛發熱。方見寒門。
一方 治偏墜腫痛。用花椒四兩,炒布包熨,腫冷更易。
一方 小兒陰囊腫痛及睫腫。用生甘草汁、輕粉、蚯蚓泥,研調敷。
一方 治疝氣不甚痛,氣不升降,膈氣好怒,胸痞有痰,減食。
南星(姜制,五錢) 半夏(姜制,五錢) 黃柏(酒炒,四錢) 蒼術(鹽水炒,五錢) 山楂肉(五錢) 桂枝(一錢) 神曲(炒,三錢) 青木香(二錢) 吳茱萸(鹽湯炒,三錢) 大茴(炒,二錢) 小茴(鹽水炒,五錢) 川楝肉(炒,四錢) 枳實(炒,四錢) 故紙(炒,二錢) 香附(炒,三錢) 澤瀉(去毛炒,五錢)
上末,酒糊丸。每五十丸,空心鹽湯或酒送下。
葶藶木香散
治疝氣外腎腫痛亦好。
又治水腫腹脹,內外濕熱太甚,小便赤澀,大便滑泄。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泄,利小便葶藶 赤茯苓 豬苓 白術(各二錢半) 木香(五分) 澤瀉 木通 甘草(各五分)桂(二錢半) 滑石(三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
一方 治疝氣偏墜疼痛,諸疝皆治。
乳香(一兩) 肉桂(三錢) 大茴(一兩) 小茴(一兩) 沉香(四錢) 廣木香(一兩) 青石(
先將青石 ,酒淬三次,就將淬青石酒加蔥白調藥末一錢八分,空心服。
二香定痛散
廣木香 小茴香 川楝子肉(各等)
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連三服效。
一方 治疝氣危急者。全蠍去毒,玄胡索等分,末。每一錢五分,空心鹽酒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