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者。氣上沖而不得倚息也。有內外實虛四癥。宜與痰飲咳嗽參看。外則不離乎風寒。內則不離乎水飲。實則為肺脹。虛則為腎虛。宜分別治之。
脈宜浮滑。 忌短澀。
一外感風寒。及傷暑傷燥。方治詳于咳嗽門。不贅。
一水飲之病。小青龍湯為第一方。若支飲內痛。亦可暫用十棗湯。如因支飲滿而氣閉。氣閉則呼吸不能自如。宜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今人畏不敢用多。致因循誤事。
一咳而上氣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脈浮大者。用麻黃三錢。生石膏四錢。半夏二錢。甘草一錢。生姜一錢五分。大棗二枚。水二杯半。先煮麻黃去沫。入諸藥。煮八分服。日二服即愈。名越脾加半夏湯。
○或咳嗽甚而煩躁者。小青龍。加生石膏四錢。
一腎虛氣喘。方治詳于咳嗽門。不贅。
一黑錫丹。為氣喘必用之藥。宜預制之以備急。
一喘癥。起于七情氣逆者。宜四磨飲。起于痰喘脹滿者。宜甦子降氣湯。二方為喘癥之良方。四磨飲。(二十九) 甦子降氣湯。(二十七)
一聖濟總錄雲。枸杞湯治氣短。方用枸杞四錢。姜棗水煎服。又雲。紫甦湯治卒氣短。方用紫甦四錢。陳皮一錢。棗二枚。水酒各半煎服。
○按二方同治氣短。何以彼此懸殊。而不知一治肺。一治腎也。肺主出氣。皮毛為肺之合。風寒客于皮毛。則肺之竅道閉。竅道閉則出氣不利而短。故用紫甦陳皮之辛以開之。書中卒字一字大有意義。腎主納氣。腎虛。則吸氣不能歸根而短。故用枸杞之補腎精以填之。與八味地黃丸同意。但任專則效速。所以舍彼而用此也。
過服辛燥等藥。喘促愈盛者。可用貞元飲。然為緩劑。若痰多喘甚者。大忌之。
一喘氣諸家之說最雜。近有張心在之論。深合鄙意。余所以數千里而神交之也。心在雲。喘氣專在口也。鼻息出入。氣未始不至于口。而專在口。則喘矣。天氣通于鼻。一呼一吸。吐故而納新。果順其常。則出心肺而入肝腎。脾居中而轉運。(此句最精。可以悟出絕妙心法。)何喘之有。唯鼻失其職。或肺壅竅塞。不能上達其氣。復返心脾而出于口。或肺虛力弱不能下引其氣。上到心脾而出于口。則喘作焉。皆肺之過也。至若氣短癥。鼻氣有出無入。能呼而不能吸則責在肝腎之絕。肺不任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