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雲。上虛則眩。又雲。腎虛則高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皆指不足而言仲景論眩。以痰飲為先。丹溪宗河間之說。亦謂無痰不眩。無火不暈。皆指有余而言。前聖後賢。何其相反至此。不知此癥不離于肝。經雲。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此風非外來之風。指厥陰風木而言。厥陰風木。與少陽相火同居。厥陰氣逆。則風生而火發。故河間以風火立論也。風生必挾木勢而克土。土病則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飲立論。丹溪以痰火立論也。然一身聚邪之處。即為偏虛之處。頭為諸陽之會相火得以逆行上 者。非上焦之虛而何。腎為肝母。腎主藏精。精虛則髓海空而頭重。故內經以上虛及腎虛髓海不足立論也。言虛者。言其病根。
言
脈數熱多 脈澀血少。 弦為肝風。 滑實痰責。 虛小氣虛。 大為病進。
一眩暈脈弦發熱。或寒熱往來。宜逍遙散。加半夏天麻鉤藤主之。(四十八)
一眩暈脈數或滑實。大小便閉。胸脅作痛。耳聾耳鳴多怒。凡屬肝經實火。宜當歸蘆薈丸
○此法。從喻嘉言寓意草醫吳添宮之母一案得來。
一眩暈脈澀。乃精氣不足。欲榮其上。必灌耳根。宜六味地黃湯。倍地黃。去丹皮澤瀉。加細辛炙甘草各一錢。川芎二錢。枸杞子三錢。肉蓯蓉
一脈虛細弱小。是氣虛。宜補中益氣湯。加天麻半夏鉤藤。(五)
一脈弦而滑。眩暈而嘔逆。為痰飲。宜澤瀉四錢白術二錢水煎服。或用二承湯。加天麻合此二味。
一實火眩暈不可當。宜大黃酒炒三遍研末。茶調下二三錢。
一虛眩諸藥不效。宜鹿茸五錢。酒煎去滓。入麝香少許服。緣鹿茸生于頭。以類相從也。
一眩暈大虛。諸藥不效。及虛人愈後調理。俱宜正元丹。(二十)桂附八味丸。(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