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眼科 總論

類別︰子部 作者︰元•危亦林 書名︰世醫得效方

    人有雙眸,如天之有兩曜,乃一身之至寶,聚五髒之精華。其五輪者,應五行;八廓者,象 數看日月,頻視星火,夜讀細書,月下觀書,抄寫多年,雕鏤細作,博弈不休,久處煙火,泣淚過多,刺頭出血多,若此者,俱喪明之本。復有馳騁田獵,沖冒塵沙,日夜不息者,亦傷目之媒。又于少壯之時,不自保惜,逮至四十,以漸昏蒙。故善衛養者,才至中年,無事常須暝目,勿使他視,非有要事,勿宜輒開,則雖老而視不衰。大抵營衛順則斯疾無由而生,營衛衰則致病多矣。且傷風冷則淚出,虛則昏蒙,勞力則 赤,白腫則脾家受毒,生瘡則風熱侵肺,黃乃酒傷于脾,血灌瞳仁及赤色,俱是心家有熱。羞明見紅花為肝冷,黑花則腎虛,青花膽有寒,五色花為腎虛兼熱,不可一概為治。若虛不補而實不瀉,亦難收效。然上虛乃肝虛,下虛乃腎虛,肝虛則頭暈、耳聾、目眩,腎虛則虛壅生花,耳作蟬鳴,尤宜補肝益腎。其有熱淚交流,兩瞼赤痛,乃肝之極熱,迎風有淚,為腎虛客熱,涼肝瀉腎,必得其宜。至于五髒,各以類推。虛則生寒,實則生熱,補瀉之用,須在參詳,毫厘之差,千里之謬。余則無非有所觸動,或大病之後,所患不一。至如暴赤一證,多因浮熱沖上,或眠食失時,飽食近火得之,加以勞役失于調攝,過食毒物,變成惡證。醫者不原本始,但知暴赤屬陽,或以散血之劑,或以涼心之藥,縱使退散,遂致脾經受寒,飲食不進,頭目虛浮,五髒既虛,因成內障。亦有見其不進飲食,俾更服熱藥,遂致三焦暴燥,熱氣上攻,昏澀眵淚。

    或犯盛怒,辛苦重勞,遂生 肉。心氣不寧,風熱交並,變為攀楮,癥狀不一,是為外障。

    又若讀書、博弈等過度而致疾者,名曰肝勞。不可但投以治肝之劑,及作他證治之,卒于莫效,惟須閉目珍護,不極遠視,庶乎可瘳。若夫患風疹者,必多眼暗,先攻其風,則暗自去。

    婦人胎前產後,用藥亦須避忌。小兒所患,切且善治,惟略加淋洗,披鐮針灸,端不可施,猶須戒其用手頻揉,或因茲楮破,至于莫救。以上諸證,專是科者,宜留意焉。


如果你對世醫得效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世醫得效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