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心湯類 旋復代赭湯

類別︰子部 作者︰清•王泰林 書名︰退思集類方歌注

    治傷寒汗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旋復花(三兩) 代赭石(一兩) 生姜(五兩切) 大棗(十二枚) 人參(二兩) 半夏(半升) 甘草(三兩炙) 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分日三服。

    旋復代赭湯人參,半夏姜甘大棗臨,重以鎮逆(代赭石)咸軟痞,(旋復花)痞硬噫氣力能禁。

    (《靈樞•口問篇》曰︰“寒氣客于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于胃,故為噫。”《素問•宣明五氣篇》曰︰“心為噫。”噫者,上焦病聲也。脾失升度,肺失降度,陰盛走于胃,屬于心而為聲,俗名“噯氣”。故用旋復咸降肺氣,代赭重鎮心包絡之氣,半夏以通胃氣,生姜、大棗以宣脾氣,而以人參、甘草奠安陽明,俾陰陽升降,合其常度,則痞硬噯氣悉除矣。)噫氣俗名為噯氣,若兼下利瀉心尋。(此與前諸瀉心法大略相近。汪 庵《醫方集解》引《本草綱目》雲︰“病解後,痞硬噫氣,不下利者用此湯,下利者生姜瀉心湯。”)鎮陰宣陽扶胃弱,呃逆反胃並宜斟。(此鎮陰宣陽方也。呃逆反胃,皆上、中二焦氣逆不降所致,用此鎮其陰氣,宣發胃陽,則上、中二焦皆得致和矣。)


如果你對退思集類方歌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退思集類方歌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