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婦女之癥。惟經水與胎前產後諸癥為異耳。余病與男子同。在諸科中參治之。
﹝逍遙散﹞ 治血虛煩熱。月水不調。臍腹脹痛。潮熱咳嗽。當歸。茯苓。白術。(炒)白芍。(酒炒各一錢)柴胡。(八分)炙甘草。薄荷。(各五分)姜一片。水煎服。
﹝經候不調﹞ 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歸身。白芍。黃芩。(各五錢)白術。(土炒)川芎。(各三錢)山萸肉。(一兩五錢)俱為末。每服空心酒調二錢。日二服。白湯下亦可。
﹝子芩丸﹞ 治四十九歲之後。天癸當住之時。每月仍行。過多不止。子黃芩。(四兩。米泔浸七日。須一日換泔水一次。至七日曬燥。如此七次。共浸四十九日。曬七次。)為細末。米醋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醋湯或白酒下。服完全效。
﹝經水久閉﹞ 蠶砂四兩。炒半黃色。入無灰酒一壺。于砂鍋內沸過。取起。以瓷器盛之。去蠶砂。溫飲數盞即通。 室女數月不通。或寒熱並作。或血滯腹痛。用雄鼠糞。(兩頭尖者。)炒研細末。溫酒調下二錢。通即止。 久閉不通。漸成癥瘕氣塊者。香附。(一斤。米泔水浸一宿曬燥。石臼內杵。去毛分四處。一用童便浸一宿。一用米醋浸一宿。一用酒浸一宿。一用鹽水浸一宿。曬燥和勻。)蘄艾。(八兩。米醋煮炒黃色。) 俱為末。用米醋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醋或白湯下日進二服。以好為度。忌生冷、油膩等物。
﹝血瘕﹞ 經閉結成血瘕。腹脅脹痛欲死者。水紅花。馬鞭草。(各洗淨一斤)熬成膏。配入當歸。生地。川芎。白芍。(酒炒各二兩)紅花。沒藥。(炙去油各一兩)延胡。五靈脂。(各一兩五錢)烏藥。木香。(各一兩) 俱為末。和前膏。少加米糊為丸。桐子大。每服空心酒
﹝逆經﹞ 久閉血從口鼻中出者。好陳墨水磨一杯服之。其血即止。次用當歸尾。紅花。各二錢。水煎服。(或服韭菜汁甚效。)
﹝血漏不止﹞ 或一月兩次。或逢期過多。槐花。(燒存性研末。)每服二三錢。食前溫酒下。或鹽湯下。 子黃芩。(酒炒)白芍。(酒炒各一兩)黃柏。(鹽水炒三錢)龜板。(醋炙一兩)椿樹白皮。(酒炒七錢半)俱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淡醋湯下。每服三錢。
﹝血崩不止﹞ 不拘寒熱。用蓮蓬殼。(風干久者佳。)荊芥穗。(俱燒灰存性。)各等分。研細末。每服二錢。米飲下。(並治血漏不止。) 白扁豆花。(焙干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入鹽少許調下。
﹝血崩如泉﹞ 老絲瓜筋。敗棕。(或舊棕器洗淨)俱燒灰存性等分。鹽湯調服二錢。至重不止者。烏梅。干姜。(俱燒灰存性)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鹽湯下。止後用藕節煎湯頻服效。
﹝風熱血崩﹞ 荊芥穗。(二兩麻油燈上燒灰存性研細末)童便調下二錢。凡血漏或血崩日久不止。用人參葉。每用一錢。泡湯服。連進五七服即止。
﹝血崩小腹痛﹞ 下血不止。兼小腹痛者。白芍。(酒炒一兩)側柏葉。(微炒三兩)為細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血淋﹞ 金針菜一斤。每日淡煮數兩。任意吃之。自愈。 青蒿子。(不拘多少。)研細末。同冬米飯搗爛成丸。每日早晨好酒送下三錢。輕則半月。重則二十日自效。但此藥服後斷產。如年少生育之女勿服。
﹝白帶﹞ 因腎虛帶下。破故紙。(炒燥研末。)每用八分。將雞蛋一個開一孔。入藥末內攪勻用紙封固。飯上蒸熟。空心食之。十次全愈。 石菖蒲。破故紙。(各等分)炒研細。每服二錢。以菖蒲浸酒調下。 魚膠慢火炒為末。好酒下亦效。
﹝內熱血熱白帶﹞ 土沙參。(不拘多少。)炒燥為末。每服二三錢。每日早晨米飲下。以好為度。 蕎麥面。(炒焦研。)用雞子清搗為丸。綠豆大。每清晨白湯下二錢。以好為度。
﹝濕痰流注帶下﹞ 由此而下者多。風化鍛石一兩。白茯苓三兩。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飲下甚驗。(按鍛石能斂。茯苓滲濕故也。累試有效。必用鍛石乃可。)
﹝白帶年久不愈﹞ 赤白帶下。諸藥不能療者。貫眾一個全用。(抹去毛。及花萼。)以米醋蘸濕。慢火炙熟為末。空心米飲下。每服二錢。累試甚驗。能不再發。
﹝安胎散﹞ 治氣血兩虧。或肥而氣虛。或瘦而血熱。或脾胃素虛。倦怠少食。屢有墮胎之患。此名泰山盤石散。藥味和平。兼養脾胃。人參。黃 。(蜜炙)當歸。續斷。黃芩。(酒炒)熟地。(各一錢)川芎。白芍。(酒炒各八分)白術。(土炒二錢)炙甘草。砂仁。(各五分)加糯米一撮。水煎。食遠服。如覺血熱者。倍加黃芩。少用砂仁。如胃弱者。多用砂仁。少用黃芩。有孕之後。三五日進一服。四月之後。方無虞。宜戒欲事。節惱怒。忌酒、醋、辛熱之物。勿服艾附熱藥。
﹝小產神效膏﹞ 久慣小產者。貼之可保。當歸。(一兩)生地。(八錢)白術。川斷。(各六錢)子黃芩。(酒炒)益母草。(各一兩)白芍。(酒炒)黃 。黨參。(各五錢)生甘草。(三錢)用麻油二斤浸七日熬成膏。加(原缺)三四沸。入飛過黃丹。(七錢)(原缺)炒研攪勻。滴水成珠。入井中浸十日取出。紅布上攤碗口大。貼丹田上。十四日一換。貼過八個月
﹝小產﹞ 老雌雞白煮食。約二十只。不再發。 受孕後。用苧麻根三錢。糯米煮粥食。一月五七次效。 鯉魚。(約二斤重者一尾。)用鹽醬煮食。一月三次。並能長胎。 絲綿一兩。入瓷罐內。燒灰熱酒沖飲。約七次服。
﹝佛手散﹞ 治一切胎氣不安。或因病後。或因跌磕。傷胎子死腹中。或疼痛昏悶。或血上沖心。服之生胎即安。死胎即下。全當歸。(五錢)川芎。(三錢)水酒對和煎服。以好為度。
﹝胎動不安﹞ 苧麻根。(如足大趾粗者一尺。)水煎去渣服。(按苧根大能補陰血而行滯血。) 胎動如重物所墜。冷如冰者。用全當歸。(酒洗)益母草。(各五錢)川芎。(三錢)水煎服即安。 胎動痛不可忍。如墜在須臾者。用砂仁。(連殼炒黑為末。) 每服二錢。溫酒下。或用大生地。(一兩)砂仁。(連殼五錢酒炒。)水酒各半煎服。安則再服一劑。
﹝氣虛胎動﹞ 糯米。(一合)炙黃 。(一兩) 川芎。(三五錢)水煎分二次服。即腹痛水下者可保。
﹝胎漏下血不止﹞ 生地。(五六兩)淡酒煎濃服。 無故下血。用真陳阿膠一兩。炒為末。酒煎化勻二次服。如血熱者。加生地二兩。煎汁和勻服。
﹝胎動惡漏﹞ 妊娠忽然下黃汁如膠。或如豆汁。胎動腹痛。以氣虛治之。糯米五合。黃一兩。煮粥食之即止。 苧麻根二兩。紋銀五兩。水酒各半煎服。並治胎動痛不可忍。胎漏欲墜。如無苧根。以茅草根代之。
﹝妊娠子煩﹞ 口渴煩躁。夜不得臥。 黃連為末一錢。米飲調服。 竹茹水煎。飲即安。
﹝妊娠痢疾﹞ 雞蛋一個。(開一孔。以銀簪攪勻。)加入黃丹五分。(飯上蒸熟食之。)
﹝妊娠咳嗽﹞ 川貝母。(去心。麩皮炒。黃。去麩為末)砂糖為丸。芡實大。口中不時含化即止。
﹝ 璃胎﹞ 受孕之後。肚腹頭面浮腫。赤茯苓。(二錢)防己。甦葉。桑皮。(各一錢)木香。(五分) 水煎服。間數日一服。
﹝腎虛痛腰﹞ 馬料豆。(二合炒焦待冷。) 白酒煎服。或用豬腰子一個批開。去膜。入補骨脂一錢。蒸熟去藥。連汁食之。
﹝小便不通﹞車前草搗汁。調滑石末涂臍四圍。如碗口大。熱則易之。如懷孕至六七月。小便不通。乃胎氣下陷。溺孔被壓而然。氣虛不能舉胎所致。宜服補中益氣湯。人參 黃 炙 白術炒 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陳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加
﹝ 胎散﹞ 受孕五六月後。一切胎氣不安者。一月兩劑。胎安易產。歸身。菟絲子。(酒炒各一錢半)川芎。白芍。(酒炒)川貝母。(去心各一錢)炙黃 。荊芥穗。(各八分)濃樸。(三片。水煎服。此方體肥安逸者常服之。安胎易產。產後可保無病。若瘦弱淡薄者。不宜多服。凡懷孕五六月後。宜多食豬肚。能令易產。腐衣煮爛。麻油拌食。大能解毒滑胎清補。宜日食一次。即乳母常食麻油。(磨下。日久者勿服。)能令小兒無病。
﹝臨產﹞ 孕婦臨月。忽然腹痛如欲產而不產者。名曰試月。至腹痛連腰痛極者。乃是正產。試捏產母手中指本節跳動。方是當產。 初覺欲產。先須惜力。安心養調。不可用力妄施。致臨產乏力。若用力太早。每致橫生逆產之病。故臨產要言。一曰睡。二曰忍痛。三曰慢臨盆。此人道之常。容易之事。切諭不必驚慌。即遇逆產。一時難下。仍宜仰臥。使腹中寬舒。小兒易于轉動。穩婆用手推正。得順即下。若小兒果然逼到產門。則渾身骨節疏解。胸前陷下。腰腹重墜異常。大小便一齊俱急。目中金光爆濺。真其時矣。于此臨盆。用力一陣。即安然生下矣。
﹝加味芎歸湯﹞ 治交骨不開。不能生產。全當歸。(一兩)川芎。(七錢)血余灰。(三錢)龜板。(手大一片醋炙研碎)水二碗。煎一碗服之。如人行五里即下。 如橫生倒產。急服此方。仍令安睡。用手將小兒手足緩緩托入。再睡一夜。自然生矣。如臨盆一二日不下者。亦服此方。用手推上。安睡氣平。自然生下。 暑天因熱難下者。六一散。(滑石六錢甘草一錢)冷滾水調服三錢。(不因酷熱者勿用。)
﹝催生丹﹞ 難產及橫生倒產不下者。車前子。(研末二錢)酒調服即下。不飲酒者。水調服。(按車前甘寒無毒。治婦人難產。利小便而不走氣。即連進二三。亦無妨) 黃蜀葵花焙研為末。溫酒或白湯調服二錢。如胎髒干澀難產者。連進三服即下。如無花用子半合研末溫酒下。(按蜀葵性滑。甘寒無毒。催生服之。能令腹中氣寬。胎滑即下也。) 益母草煎湯當茶吃易生。 小虎刺根搗爛。好酒一盞沖服即下。 乳香。(炙去油為末。)以豬心血丸。桐子大。朱砂為衣。陰干。每服二丸。溫酒下。 荷花瓣上書人字。嚼而吞之即下。 凡一切催生丹不宜早服。如胞漿不下。只宜穩守。須俟胞漿破後一二時。再遲則力乏干澀愈難下。急宜服之。如加味芎歸湯。佛手散。皆催生之妙品。即早服之亦無妨。催生不須奇藥。活血滑胎。如水推船矣。
﹝難產﹞ 胞漿先干。胎澀不下。用此最效。滑石。(水飛過一兩)白蜜。麻油。(各半盞)先將蜜油慢火熬熟。去沫調滑石頓服。外以油調涂產婦臍腹。上下摩之立效。
﹝難產灸法﹞ 米粒大艾丸。灸右腳小末趾三五壯。即下。
﹝盤腸生﹞ 慎勿驚忙。從容產畢。剪去產婦頭頂心發少許。用蓖麻子四十九粒。(去殼去衣搗爛)涂頂心。腸即入。將入完即洗去遲則有害。 或用半夏末少許。 入鼻中。得嚏腸自上。或盛以潔淨漆過木盆內濃煎黃 湯。得溫浸之即入。
﹝胎衣不下﹞ 令產婦將自己頭發稍攪入喉中。惡心即下。此法亦治難產。 吞生雞蛋清一枚亦下。 取產母鞋底烘熱。熨小腹上下十四次即下。 蓖麻子仁一兩。研爛貼產母右足心。胎衣下後須速去之。遲恐腸出。(即腸出仍以此膏貼頭頂心即收。)
﹝產後血暈﹞ 惡血上沖。不知人事者。須先以兩手提起產婦頭發勿放倒。如放倒恐血攻心則不救。急以韭菜一把切碎。先放入有嘴壺瓶內。再用米醋煮滾。沖入瓶內。上扎瓶口。以壺嘴出醋氣燻病患口鼻間。或以少許涂婦手鼻。安定後然後放手。以荊芥穗六分。(炒黑研細。)熱童便調灌下即甦。即一時無藥。單用熱童便灌下可救。如去血過多。時時發暈者。用當歸。五錢。川芎。三錢。水煎服。
﹝預防發暈﹞ 置好醋于床頭。用燒紅栗炭盆內。常以米醋灑上。令房中常有醋氣。或時焚舊漆器。皆妙法也。 產後用蓮蓬蒂十數枚。毛米一合。清水煎一杯。和童便一杯服之。好
﹝產後煩悶﹞ 惡血未盡。上奔沖心。致煩悶腹痛者。藕。(搗爛取汁。)溫服一二盞即效。 惡露未盡之時。兒枕腹痛。用山楂肉百個打碎煎湯。入砂糖和成膏。好酒沖服三錢。催下敗血即安。 惡血不盡心痛。荷葉。炒香為末。童便或白湯調服。
﹝產後血淤﹞ 惡露不行而兼腹痛者。蒲黃。(五錢微炒)水煎服。(按本草蒲黃甘平無毒。能運血活血。止心腹諸痛。)產後一二兩皆可服。 淤血上攻痛而兼脹。手不可近,心胸滿喘命在須臾者。用沒藥。(箬上炙去油)血竭。(各一錢研細)童便和酒調服。(按本草沒藥味苦平無毒。能散血定痛。血竭甘平無毒。能散滯血。止痛。補心胞絡。)
﹝子宮不收﹞ 產後外墜者。宜補中益氣湯。(方見前。加醋炒白芍服之。)外用黃 煎濃湯洗之即收。 陰突陰挺。用艾葉煎湯洗。外用蛇床子。(微炒熱。)絹包熨之。內服四物湯。(當歸熟地各二錢川芎炒白芍各一錢半)水煎好。入龍骨末少許。空心服三次愈。
﹝產後大小便不通﹞ 諸藥不效。飲人乳三日即安。(無則牛乳代之。)
﹝小便不禁﹞ 白薇。白芍。(酒炒為末。)溫酒調下三錢。日二服。 氣虛遺溺。用雞肫皮。雞腸。(一具燒為末。)溫酒調下。
﹝小便出血﹞ 血余灰。(二錢)滑石末。(一錢)生地湯調下。
﹝虛汗﹞ 小麥。牡蠣。( 研各等分) 俱為末。以豬肉汁調服二錢。
﹝舌出不收﹞ 辰砂敷之。或暗擲盆碗作墜地聲驚之即收。
﹝乳汁不通﹞ 麥芽二三兩炒研。煎湯常服即通。並可治癰。 鯉魚頭燒灰。白酒調下一錢。一服即通。外用蔥頭橘葉煎湯洗三五次。忌食冷物。即夏月亦宜蓋暖。 木饅頭二個。豬前蹄一只。煮爛食之。飲汁盡。一日即通。(即無子婦人食之亦有乳。) 忽時乳脹。及乳眼不通。用青蛤蜊殼。(新瓦上 焦研。) 青黛等分拌勻。加冰片少許。每服三錢。酒沖服神效。
﹝乳少﹞ 芝麻。(炒香搗爛)入鹽少許。食之即生。
﹝乳癤初起﹞ 蒲公英。(七錢)金銀花。(五錢)水酒各半煎服。得睡即消。至重者。加穿山甲。(三片炒黃色)橘葉。(七片)煎服外用蔥白搗爛炒熱。多圍乳上。冷則易之即消。 蔥頭。(三個每個切一片。)生半夏。(三粒)胡椒。(三粒)雄黃。(少許)米醋搗爛為丸。綿裹塞鼻孔內。過夜即消。(右乳塞左。左乳塞右。)
﹝乳上結核﹞ 腫痛難忍者。廣皮。(浸去白。曬燥干面炒黃。)研末。入麝香少許和勻。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即散。(外用蔥白。和白蜜搗爛敷之。)
﹝乳頭腫硬﹞ 鹿角尖。(燒灰存性研末。)酒調服一二錢。(外以鹿角石上磨汁涂之。)
﹝乳頭裂破﹞ 秋茄子開裂者。(陰干燒存性。)為末。水調涂之。
﹝止乳﹞ 產婦氣血壯盛。乳房或脹。或無兒飲。因而腫痛。憎寒發熱。老絲瓜。(近蒂連子燒灰存性。)為末酒下。蓋被出熱即消。或用麥芽三兩炒熟。水煎服立消。(外用長布束緊。以手揉散自消。)
﹝乳涌﹞ 勞役過度。乳出如泉。神昏痰塞者。以獨參湯灌之即甦。再以十全大補湯服之。
﹝乳癰﹞ 紅腫發熱疼痛者是癰。堅硬腐爛者是疽。凡初起當用發散流氣之藥。若已成膿。又當內托排膿養血順氣。切勿用刀針取咎。栝蔞。(一個搗爛。)當歸。(五錢)生甘草。(三錢)乳香。(炙去油)沒藥。(去油各一錢)酒煎服。或水酒各半煎亦可。良久再服。如數服不俱炒黃為末。酒下二三錢。皆能即消。 紫甦葉煎湯頻頻服之。以渣敷乳上即消。 四旁硬者。以牙梳梳四旁亦消。 外用京墨。豬膽汁。玄參。(研末)和勻搽上立消。 益母草和生
﹝乳癰紅腫﹞ 蒲公英一兩。忍冬藤二兩水煎食前服。睡覺病即去矣。芭蕉葉搗爛敷之。(
﹝乳癰成膿痛不可忍﹞ 蜂房燒灰為末。每服一錢。水煎去渣。食後服。重者連進二服。
﹝乳吹﹞ 因吃乳時。含乳睡著。乳為兒氣所吹。乳汁不通。腫硬重者即成癰。生山藥搗爛敷之即消。消即速去之。
﹝乳上生毒﹞ 敗龜板一枚燒存性。研末。酒服四錢。
﹝乳癌﹞ 憂郁積成乳中隱核。如棋子大。其硬如石。不痛不癢。或一二年五七年始發為瘡。破陷空洞。是為難治之癥。若能清心寡欲。薄滋味。戒惱怒。仍服內托活血順氣之藥。庶有可生之理。初起用生蟹殼。(砂鍋內焙焦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日一次不間斷效。或用巴豆肉。(焙燥研)麻黃。(焙燥俱研極細等分)作香袋 入鼻中。數次漸消。 外用圓蛤殼研極細末。加皂莢末少許。米醋煎滾調敷即消。
﹝乳癌已破﹞ 甘草湯洗淨。用白蠟三錢。好酒化服五七次。可愈。 貝母。(去心)核桃 。金銀花。連翹。(各三錢)水酒各半煎服。 荷葉蒂。(七個燒灰存性研末。)酒調久服見效。 白糖。(一兩)活鯽魚一尾。連鱗同搗爛敷之。即爛見骨者。數次可效。
﹝乳癬﹞ 白松香。(二錢)川椒。(二十粒)研末。先用槐枝湯洗。和豬油調涂。
﹝誤服墜胎藥﹞ 已傷未墜。致口噤。手強。自汗。頭低。似乎中風者。生白扁豆去皮為末。米飲調服。 如胎動嘔血下血者。靛青草葉汁一碗。急服即安。
﹝婦人心痛﹞ 青魚枕骨磨水服即愈。並治血痛氣痛。 陳瓦稜子。( 灰存性為末)酒下六分立止。 生蘿卜同白蜜。搗爛蒸熟食之。
﹝心風癲癇﹞ 因血邪風痰迷心癲狂者。甘遂二錢為末。以豬心內三管血和藥。仍入豬心內縛定。用濕紙裹火煨焦。取出藥末。入朱砂一錢。分作四丸。每服一丸。仍將豬心煎湯調下。大便下惡物為效。
﹝小便不通﹞ 鯽魚一尾搗爛。用少許填臍內即解。 牆上活蜒螺或田螺。入麝香三厘。即將螺肉水滴入臍中即解。 鹽一味納入臍中。再滴水入即解。
﹝雞爪風﹞ 或逢月事受風。手足拘攣。拳 如雞爪。頗疼痛。急于膝骨兩旁。各有小窩共四穴。俗名鬼眼。用艾丸各灸三壯立效。
﹝陰內生瘡﹞ 馬齒莧四兩。青黛一兩。同搗爛敷之即效。 杏仁。(燒存性) 雄黃。明礬。(各五錢) 麝香。(五分)共為末敷之。(治癢瘡)
﹝陰內癢瘡﹞ 新桃葉搗爛綿裹納陰中。日三易。 豬肝切片。以花椒蔥拌豬油。將豬肝煎干。待稍冷納入陰內。日三五易。以蟲盡為度。以黃蔥煎湯洗。
﹝腳丫癢﹞ 枯礬。(五錢)石膏。( )輕粉。黃丹。(各三錢。洗研細後搽上。並治濕爛。)
﹝裙邊瘡﹞ 梨葉百片。用鮮豬油二兩。將梨葉入鍋內。炒拌油在葉上。次下白蠟二兩。亦令熬化在葉上。又下食鹽二兩。亦拌在內。取起待冷出火氣。粘貼神效。(勿令梨葉炒焦)黑魚皮。(不拘大小。)乳香。沒藥。(等分研末。)糝魚皮上貼之。 初起用鮮茶葉搗爛敷之。即效。
﹝驢眼瘡﹞ 生腳脛骨周遭。亦似 瘡。田螺。去殼搗爛敷數次即效。
﹝腋臭方﹞ 密陀僧。(四兩)枯礬。(二兩)輕粉。(三錢)共為細末。頻擦兩腋。半月見效。半年全愈。 生姜頻擦亦效。 蒸熱饅頭一個掰作兩片。入密陀僧末一錢許。急挾在腋下。略睡片時。冷則易之。數次效。 田螺。(大者一個)巴豆。(一粒研細)膽礬。(豆大一塊)麝香。(少許共三味研細)將田螺水養三日。去土揭起靨。入藥末在內以線拴住。置瓷器中。次日化成水。五更時將藥水以手自抹在兩腋下。不住手抹。直待腹內欲行方住手。擇于無人處大便去其臭穢。如是二三次。再用前藥擦數次。永絕病根。男女皆治。
﹝胎死腹中﹞ 因跌撲損傷者。看產母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青舌赤。子活母亡。面舌俱青。子母俱死。或因誤服毒物。以致死胎墜脹淤痛。亦與常產不同。用平胃散蒼術。(米泔浸炒燥)濃樸。(姜汁炒)陳皮。(各二錢)甘草。(六分)水酒各半煎濃。入樸硝二三錢。再煎三五沸。溫服即化水而下。或以巴豆。(二三粒)蓖麻子。(十數粒)去殼。加麝香少許。同搗成餅。貼臍上即下。如下淨即速洗去。
﹝產後鼻衄﹞ 紅線一條。並產婦頂心發兩根。緊扎中指節即止。 鼻血兼中風者。用荊芥。(炒焦為細末)童便調下。如氣虛者勿服。
﹝產後血痢﹞ 小便不通臍腹絞痛。用生馬齒莧搗汁三合。煎一沸。下白蜜一合和勻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