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便品第二

類別︰經部 作者︰鳩摩羅什譯 書名︰維摩詰所說經

    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游戲神通,逮諸總持,獲無所畏;降魔勞怨,入深法門;善于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久于佛道,心已純淑決定大乘;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大如海,諸佛咨嗟,弟子、釋、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離,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一心禪寂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若至博弈戲處,輒以度人;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執持正法,攝諸長幼;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游諸四衢饒益眾生;入治正法救護一切;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入諸淫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若在剎利,剎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正宮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

    長者維摩詰,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其以方便現身有疾,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並余官屬無數千人,皆往問疾。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

    “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現;是身如響,屬諸因緣;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是身無人為如水;是身不實,四大為家;是身為空,離我、我所;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為災,百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

    “諸仁者,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舍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

    “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長者維摩詰,為諸問疾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譯文︰

    那時候,毗耶離城中有位德韶年高的長者,名叫維摩詰。從無量多的過去以來,他供養過無數諸佛如來。培植了自己成佛的深厚善根。他已經獲得見法無生,心智寂滅的無生法忍;若與他人論議,雄辯無滯,了無障礙;他具有六種神通,游化三界往來自在。維摩詰又有提綱挈領,從總體上把握一切諸法、一切修行法門的總持功夫;他得了佛菩薩才有的四種無所畏能力;降月昭道及世間的煩惱、怨敵;深諳佛法,尤其善于智慧度人,通達因時因地因人教化眾生的方便途徑;他完成了以悲心度世的大願;明了一切眾生的心意所求,宿命所歸,又能區分眾生各各不同的領悟佛法的能力、機緣;他很久以來即精勤地用心于佛道,內心早就純誠透明,堅定不移地遵循大乘,任何言行都有周密的思量;任何舉止都符合佛如來的威儀。他的心如同大海,不溢不損,淵深莫測,又無所不能容納。維摩詰的德行,諸佛如來也加贊嘆,佛弟子、帝釋天諸梵王、諸世間君主也都備加守嗷。只是為了救度世人,實行善巧方便,維摩詰才居住在毗耶離城中。他的財產無盡,經常資助城中貧民;他的戒行清淨,足以為人典範,使不敢毀禁;他以忍辱的精神支配自身,令世人知道杜絕嗔恚;他不斷精進,、追求完善,使世人恥于懈怠,努力從善;他修持禪定,一心歸寂,從而攝化心猿意馬,浮躁不定的眾生;他以定發慧,攝化無明愚痴的世人;雖然他的身份只是白衣居土,但卻用力奉持出家沙門的清淨戒律;雖然他居家生活卻沒有對三界的執著;雖然他有妻有子,仍修清淨梵心不斷;雖然也有眾多家眷卻領受著遠離他們的喜樂;身上服飾雖然美好,但尤其享有善德帶來的吉端相好;雖然也如常人—般飲食,卻唯有習禪的喜悅才為他品味;他的一言—行,以至游戲玩樂,如下棋賭博之類。都在行教化度人;雖接納外道異端,但不損傷他的正確信仰;雖研習世間諸學術但他唯于佛法感受法樂;一切眾生無不對他表示恭敬,無不同意他最應接受供養。

    維摩詰執持正法,也教化了毗耶離國的老老少少。他象常人一樣地行謀生之道,企望積財,可是卻沒有因賺了錢而沾沾自喜;他雖然也在城中游樂,卻能時時事事有益于眾生;他參與政治、司法諸事以救護世人為已任;在講論研討不同見解的地方,他以大乘佛法教導世人;在學堂學館,他教給學童們基礎的入門知識;那怕進入妓院青樓他也是為了顯示色欲的罪過;每當進入鬧市酒館,他便勸人戒酒立志;年長而賢德的人以他為領袖,听他宣說殊勝的法理;若在未出家的居士當中,居士們以他為尊長,他便勸他們斷除貪著;若在武士剎帝利當中他則教導他們以忍辱;若在婆羅門當中,婆羅門也以他為尊長,他則告誡他們不要自恃有學問有智慧而生出驕慢之心;若在國內的諸大臣中間他便有首輔的威信,他教導大臣們要奉守正法;若在宮中諸王子中間,他便是王子們的老師,他教導他們應盡忠盡孝;若在內宮侍從中間,他便是從們的尊長,教導宮娥采女遵守王法和人倫之理;若在平民百中,“他又是百姓的尊長,他教導他們以行善興福的努力;若在諸梵天中,他成為諸梵天的長上,他教導他們不要止步于初始的定慧成果,授于他們佛的勝慧;若在帝釋天中,帝釋天也以他為尊長,他教導他們不要貪愛;示現給他們無常的緣盡而空的佛法;若在護法四天王中,他同樣也是尊長,因為世間眾生皆得他的護佑。

    就是這位具無量功德的維摩詰長者,以無量的方便之法,給眾生以種種利益。而為了教化三乘眾生,他假現身患疾病。由于他生病的緣故,毗耶離國中,從國王以下,包括諸大臣,諸賢德長者、諸白衣居士以及諸婆羅門長者,更兼諸王子以及所統下屬官員等等,人數成千上萬,紛紛前往探視病情。趁他們前來給自己問疾,維摩詰便不失時機地向他們宣說正法︰“諸仁者啊,我們的身體處于無常幻滅之中‘我們的身體無強、無力、無堅,是很快就要朽壞的東西;是靠不住的東西;是痛苦、煩惱和疾病的淵藪。諸仁者啊,象這樣的身體,明智的人不會依賴它。這身體如水中泡沫,不可以捉摸;如空中的氣泡,不能夠久住;這身體如沙漠中的蜃影,因為渴愛所生的幻覺,這身體如同芭蕉樹蕉,葉層層裹卷,其中空無,決無堅挺可言;這身體全如魔術師的幻人,因為無明顛倒才有此錯覺;這身體如夢境所現;起于分別意識虛妄見解;這身體如同影象追隨事物,是往昔造業留下的勢力顯現;這身體如聲音一樣短暫,條件輻湊而有響,時過境遷則消滅;這身體如天際浮雲,轉眼間消失得千干淨淨;這身體有如閃電,連剎那之念的時間也無從保持;這身體全無主宰,如遠古往昔的土地;哪有主人?這身體並無自我之相,如同薪盡火滅,離薪哪有火?這身體無長壽可言,如同積氣飄動而生風,氣散則風止;這身體並非人我,如水無定形,而人無固定特征;這身體並非實在,它曳是地水風火四大元素的寄寓之處而已;這身體原來空無,既非自我也非自我所屬;這身體死寂無知,如伺草木瓦石;這身體並無主動性,如風刮樹葉滿地亂轉;這身體骯髒、惡穢滿盈其中;這身體虛偽不實,那怕靠沐浴衣食,也保不住它終歸不會消磨殆盡;這身體為災難的匯集處,時時刻刻有諸般病痛苦惱它;這身體如丘墟枯井,落入井中的人下有毒龍覬覦,傍有五蛇加害;這身體飄浮不定,終歸落入死滅之途;這身體所成的四大,是四條毒蛇;這身體所成的五蘊,是五個仇怨強盜;這身體的六入感官;如同荒蕪的廢墟,諸蘊處界如同磚石瓦礫。

    “諸仁者啊,這身體應當厭惡拋棄。我們所樂于追求的,應當是佛世尊的法身。為什麼呢?佛身即是一切諸法的本質之身。這法身由集累無量功德與智慧所生;此法身由戒定慧三學、由解脫生死、由解脫知見而生;由修習四種無量心慈悲喜舍而生;從修習六度,亦即布施、持戒、忍辱謙和、勤行精進、四種禪定、八種解脫;三種三昧、多聞智慧等等而生。這法身由能行方便善巧而生;由六種神通而生;由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這三者而生;由遵循三十七道晶修習而生;由止觀修持而生;由修習所得的功德成就,亦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而生;從斷除一切不善之法、聚集一切善法而生;從依據真際實在而生;從努力不懈而不放縱自己而生;總而言之,從無量數的以上所說善法,才能生出如來法身。

    “諸仁者啊!任何想得如來不朽無染清淨法身,斷除一切眾生生死病患的人,都應當立下菩薩誓願,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長者維摩詰就這樣,向所有前來探望他病情的眾生宣說了以上法義,使得數千人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求無上正等正覺。


如果你對維摩詰所說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維摩詰所說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