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 論傷寒六經變正法

類別︰子部 作者︰明•陶華 書名︰傷寒六書

    夫六經傳變所由,必須緊記誦,不釋手可也。且如鄭聲者,手足鄭重,冷而為虛也。譫語有虛有實,虛則失血亡陽,實則內熱便閉。脾約者,大便硬而小便利,水谷不化,髒寒也。久利不止,曰腸癖。傷寒十三日不好,曰過經。吐長蛔,曰蛔厥。陰厥發躁,曰陰躁。手足冷者,為之厥。指頭微寒,情之縱。汗、吐、下、溫不好,曰壞證。又若何為逆?逆而有四,或變為溫瘧,或變為風濕,或變為溫毒,或變為溫疫,此四者是也。發汗出不止,曰漏風,亦為亡陽。大下損血,為亡陽。陽證汗出不止,曰亡陽。大衄取汗,發狂者,曰亡陽。大抵皆無汗,其有汗者,曰亡陽。三月至夏方發,為晚發。

    冬感寒而春發者,曰溫病。非時暴寒伏于少陰之經,咽痛下利,名曰腎傷寒。發汗後身灼熱者,曰風溫,名中 。感四時不正之氣,老幼相似者,為疫癘。病瘥後必發者,曰勞復。病瘥後多食而發者,曰食復。病瘥後發熱者,曰遺熱。吐利交作,曰霍亂。鼻中出血,曰衄。逆咳者,曰嗽。干嘔者,曰噦。大便挾寒下利,曰腸垢。大便堅硬,曰硬。心振寒而動,曰悸。渴飲水而吐,曰水逆。

    心中惱亂不安而悶者,曰 懊。皮膚不知癢痛者,曰不仁。振握而動,曰肉 筋惕。臍下有動氣,曰奔豚。上有吐者,曰涌之。下利者,曰泄之。手足攣搐者,曰螈 。四肢風病,曰末疾。厥而下利,當不食,反能食者,曰除中。三陰無合病。三陽俱病者,曰合病。二陽先病,後一陽自病,曰並病。湊泄之所,曰腠曰理。婦人之中二,曰理也。


如果你對傷寒六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六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