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煩躁

類別︰子部 作者︰明•陶華 書名︰傷寒六書

    煩為擾亂而躁為憤怒,躁為先煩而漸至躁也。傷寒煩躁,則有陰陽虛實之別。心熱則煩,陽實陰虛。腎熱則躁,陰實陽虛。煩則熱之輕,躁則熱之甚也。有邪在里而煩躁者,有不煩便作躁悶者,此為陽盛隔陰,欲于泥水中臥,飲水不得入口也。

    其或結胸證具而煩躁,吐利四逆而煩躁,下利發熱,厥逆,煩躁不得眠,惡寒燥攣,脈不出而躁者,皆為不可治也。

    太陽中風,脈浮緊,熱而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大青龍湯。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證,柴胡湯。

    證煩躁,心下硬,能食,小承氣湯微和之。心中悸而煩躁者,小建中湯。

    惡風自汗,脈濡弱而煩躁者,皆用此法。

    但發熱六七日,渴欲飲水者,五苓散。無熱,但狂言煩躁者,五苓散,水調服探吐之。

    陽明病,不大便,繞臍痛,煩躁,承氣湯下之。

    少陽吐利厥逆,煩躁欲死,吳茱萸湯。

    厥逆,脈沉自利,煩躁不得眠,黃連雞子湯、黃連阿膠湯。

    下後復發汗,晝則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干姜附子湯。發汗,若下之,病仍在不去,煩躁者,茯苓四逆湯。

    陰極發躁,或陰毒火邪,投熱藥反劇者,不可用涼藥,躁甚仍與熱劑,用四逆湯輩。


如果你對傷寒六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六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