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溫病風溫痙濕 病證治第四

類別︰子部 作者︰清•錢潢 書名︰傷寒溯源集

    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 。

    謂之太陽病者。以邪由營衛而入。營衛皆太陽所屬。所見皆太陽經表證故也。然但曰發熱。而不敘諸證者。以總見于下文故也。邪在太陽。若中風之脈。則當浮緩。傷寒之脈。則當浮緊。此則同是太陽發熱之表癥。而其脈與中風傷寒特異。反見沉細者。因邪不獨在太陽之表也。大凡沉則在里。沉則為寒。

    細則為虛。細則為寒。脈沉而細。當為寒邪在里矣。而外猶發熱。邪氣尚在太陽之表。則表里皆有風寒邪氣。浸淫于皮膚筋骨髒腑經絡之間。非若中風傷寒之邪。先表後里。以次傳變之可比。乃邪之甚而病之至者。故謂之 。乃難治危惡之證也。所以金匱此條之下。有為難治三字也。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 病也。

    上文有脈無證。此條有證無脈。合而觀之。 病之脈證備矣。靈樞經脈篇雲。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上額交巔。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而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

    循髀外。下合 中貫 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是動則病沖。頭目似脫。項如拔。脊痛。

    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結。 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此太陽經脈絡行度。及發病之見癥也。

    此所謂身熱者。風寒在表也。足寒者。陰邪在下也。頸項強急。背反張者。太陽之經脈四行。自巔下項。

    挾背脊而行于兩旁。寒邪在經。諸寒收引。其性勁急。邪發則筋脈抽掣。故頸項強急。背如角弓之反張。

    所謂筋所生病也。惡寒者。寒邪在表。則當惡寒。在下焦。而陽氣虛衰。亦所當惡也。時頭熱面赤目脈赤者。

    頭為諸陽之會。陽邪獨盛于上。所以足寒于下也。時者。時或熱炎于上而作止有時也。頭面為諸陽之所聚。

    乃元首也。不宜動搖。因風火扇動于上。故獨頭面動搖。卒然口噤而不言也。王太僕謂腎與胞脈內絕。

    則不能言。以胞脈系于腎。腎脈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內氣阻絕。故不能言也。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 。

    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 。

    上文但舉 病之脈癥。猶未分別其受病之源頭。以正其名而核其實也。此篇仲景雖無治法。然既有定名。

    自當循源溯流。因證施治也。夫 病雖為中風傷寒之變體。然終不離乎中風傷寒之見證。故仍以風寒之見證分剛柔也。謂之剛者。寒本陰邪。以寒邪收引勁急。故頸項強急背反張也。謂之柔者。風本陽邪。以風邪性緩。

    雖頸項亦強。而筋骨稍覺弛軟。汗出不惡汗。則異于剛 也。然六經論中。以發熱無汗為傷寒。發熱汗出為中風。

    此麻黃桂枝之定法也。而此篇以發熱無汗為剛 。發熱汗出為柔 何也。其 病之異于中風傷寒者。在反惡寒與不惡寒之兩句耳。

    蓋中風傷寒。邪皆在表。無有不惡風惡寒者。如太陽上編雲。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此中風而惡風也。又曰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此中風而惡寒。

    亦惡風也。太陽中篇雲。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此傷寒而惡寒也。又雲太陽病。頭痛發熱。

    身疼腰痛惡風無汗而喘者。此傷寒惡風也。此以發熱無汗之 病。是傷寒之變也。發熱無汗。本應惡寒。

    而曰反惡寒。反者。不當惡之詞也。然而非也。以時頭熱面赤目脈皆赤之見證。似乎熱甚。而仍身熱足寒。頸項強急而惡寒。故曰反也。反者。甚之之詞。言寒邪太盛。因虛陽上走。而時常頭熱面赤目脈盡赤。究是表里皆寒甚。

    故足寒頸項強急而惡寒。口噤而背如角弓之反張。寒邪已經在里。而表猶惡寒。故曰反也。寒性勁急。故稱剛 。其發熱汗出之 病。乃中風之變也。亦本惡寒而曰不惡寒者。已屬陽明。然陽明無項強諸癥。故仍在太陽而為 病也。

    既不惡寒。則知陽邪已經自表達里。所以不惡寒。而但有頸項強急等癥。較之剛 稍緩。故稱柔 耳。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 。

    前所論 病。皆中風傷寒深入之邪。浸淫于經絡髒腑筋骨肌肉之間。乃自然感受之證也。此因邪在太陽。本非病。因發汗太多。使衛陽敗泄。而真陽亡矣。亡陽則陰寒獨治。生氣通天論雲。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陽氣衰微。不能噓養其筋骨。故筋脈勁急而成 。所以太陽篇雲。太陽病。醫發汗。遂漏不止。四肢拘急。難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之見癥。雖又甚焉。然亦理之相似者也。

    辨誤 成注雲。千金雲。太陽中風。重感寒濕則變 。太陽病。發熱無汗為表實。則不當惡寒。今反惡寒。則為太陽中 風。重感于寒為 病也。此說殊誤。發熱無汗為表實。是寒邪實于表。故皮膚閉而為熱。麻黃湯證也。

    正當惡寒。如何反雲不當惡寒。此一誤也。仲景以發熱無汗惡寒為剛 。是明言剛 為傷寒之變癥。當從麻黃湯一例求之。隨證增減可也。如頸項強急。口噤。背反張。皆麻黃癥也。以頸屬陽明。故金匱雲。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 。葛根湯主之。此即太陽陽明篇所謂太陽病。項背強。KT KT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之義也。設足寒時頭熱面赤等癥。皆寒邪太盛。虛陽上泛之癥。麻黃附子細辛湯亦可用也。以此義推之。純是寒邪。並無太陽中風。又重感于寒之說。此再誤也。又以發熱汗出不惡寒為柔 。此又明言柔 為中風之變癥。其癥當從桂枝湯例中求之。隨癥加減可也。如發熱汗出。桂枝癥也。以不惡寒已屬陽明。故金匱雲。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KT KT 然。脈反沉遲。此為 。栝蔞桂枝湯主之。此即陽明篇中所謂太陽病。

    項背強。KT KT 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之義也。至于金匱所謂 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

    必齒。可與承氣湯者。乃已入陽明之治也。傷寒論中。立法雖嚴。而理無不貫。但于六經條例中。分明其經絡條貫。

    別識其表里陰陽。則其證其治。進退出入。無往而非可由之路矣。易大傳所謂往來不窮謂之通。仲景之學。其斯之謂歟。


如果你對傷寒溯源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溯源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