譫語譫語。皆胃中熱甚。心為熱冒。則神識昏亂。而語言謬妄也。諸癥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愈。
邵評:譫語為胃熱。有虛熱實熱之不同須。分別治之。譫語氣短為氣虛。正虛不能勝邪。故死。
陽明胃實。則潮熱譫語。汗出脈滑疾。胃中有燥屎也。宜下之。他如發汗後。下利後。下血後。俱有譫語。
悉屬 虛。(參準繩)金鑒雲。心氣實熱而神有余。則發為譫語。譫語為實。故聲長而壯。亂言無次。數數更端也。心氣虛熱而神不足。則發為鄭聲。鄭聲為虛。故音短而細。只將一言。重復呢喃也。凡譫語鄭聲。
與陽經同見者。均屬熱證。可以攻之。與陰經同見者。總為寒證。可以溫之。若陽經無可攻之證。當清解之。陰經無可溫之證。當清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