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傷寒類癥 疫邪吸穢濁入手經宜逐穢解毒

類別︰子部 作者︰清•吳坤安 書名︰傷寒指掌

    六氣之外。另有一種癘氣。乃天地穢惡之氣。都從口鼻吸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

    非比傷寒六經。可汗可下也。嘉言先生以逐穢為第一義。上焦如霧。升而逐之。中焦如漚。疏而逐之。下焦如瀆。決而逐之。並以解毒兼之。營衛既通。乘勢追拔。勿使潛滋。此喻氏心法也。葉天士先生謂疫邪從口鼻吸入。上焦心肺先受。如喉啞喉痛口糜舌燥者。先入于肺也。漸至神昏舌絳者。邪由肺系干于心包絡也。故初病喉痛舌燥。最怕竅閉神昏。先生立法。清解中必佐芳香。宣竅逐穢。如犀角、銀花、菖蒲、郁金之類。兼服至寶丹。以有靈之物內通心竅。搜剔幽微。又謂吸入疫邪。三焦均受。由衛及營。久則血分漸瘀。邪與三焦相溷。愈熱愈結。理宜咸苦大制之法。然恐性速。直走下焦。仍用輕揚理上。加金汁、銀花露之類。此又先生法中之妙法也。

    邵評:邪由口鼻吸受。其氣先入肺衛。次者遞傳心營。甚至逆傳心包。從上焦而及中下二焦。

    當從心營肺衛。宗三焦立法。從手經施治。若自肺而入陽明胃中經腑者。可同傷寒用足經藥施治。凡溫熱暑疫等癥。皆當如是。所謂與傷寒治法始異而終同也。惟治疫之法。當厘清上中下三焦。用芳香逐穢解毒開泄之劑。是第一要旨。

    又評:凡病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邪入心營肺衛。尚在上焦。至入于血分。則邪干下焦矣。故曰三焦相溷。若直走下焦。與包絡中結邪不相干涉。故仍主輕揚清上。而佐以咸苦之味。兩相兼顧。此疫邪入手經。與前列之癥不同也。

    疫邪入上焦 如口糜、丹疹、喉啞、咽痛。舌苔紅中間白。或白中兼紅。此邪在肺與包絡也。宜犀角、鮮生地、元參、連翹、石菖蒲、川郁金、牛蒡子、射干、銀花、人中黃之類。

    邵評:此邪由肺衛而入心營。尚未傳入包絡。包絡有邪。必神昏譫語。如下條之見象也。此是營衛交病。用泄衛透營兩解之劑。

    疫邪入羶中 如見舌苔鮮紅。神昏譫語。或發丹疹。或兼喉痛。疫邪逆傳羶中也。

    非比傷寒客邪。無庸發散。亦非停滯里癥。無庸消導。治當清血絡以防內閉。大宜解毒逐穢。宣竅開閉。如犀角、連翹、元參、生地、銀花、人中黃、川郁金、石菖蒲、西黃、琥珀之類。兼用至寶丹。

    邵評:此與傷寒表里之邪大相懸絕。治法大異。此清血絡而開閉宣竅逐穢之法。治溫熱暑疫邪入包絡之要旨。不獨疫癥然也。

    疫邪遍三焦 疫癘穢邪。從口鼻吸入。分布三焦。久則血分漸瘀。其邪愈深。其熱愈結。當以苦咸之制。仍是輕揚理上為治。加犀角水、銀花露、白金汁、西瓜翠衣、栝蔞皮、黑元參之類。(以上參葉案)

    邵評:邪從上受。先肺衛。次心營。此邪在上焦。至入于血。則邪干下焦矣。故曰邪遍三焦。邪愈深入。則熱結而不能外泄。用咸苦以清下焦血熱。仍佐輕揚清上之劑。則三焦同治矣。此咸苦清血之味。余俱輕清上熱。為治疫遍三焦之良法。


如果你對傷寒指掌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指掌》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