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太陰證

類別︰子部 作者︰宋•龐安石 書名︰傷寒總病論

    尺寸俱沉細者,太陰受病也。當四五日發,其經布胃中,絡于嗌,故腹滿而嗌干,宜大承氣湯下之。(方在可下證中。)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髒有寒故也。(當溫之,以四逆輩。)

    傷寒三日,太陽脈弱,至四日,太陰脈大。(脈大而胸滿多痰者,宜吐之;無此證者,宜汗之。)

    傷寒脈浮緩,(亦大之類。)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五苓散加茵陳主之。)

    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橘皮湯主之。

    五苓茵陳湯

    以茵陳濃煎,湯調五苓散二錢服之,日三四,黃從小便下,以小便清為度。

    橘皮湯

    橘皮(一兩) 生姜(二兩)

    細銼,水一升半,煎七合去滓,分二服,稍熱呷,未瘥再作服。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芍藥湯主之。

    桂枝(一兩半) 芍藥(三兩) 甘草(一兩) 大棗(六枚) 生姜(一兩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每溫一盞,日三服。(注雲︰小建中湯不用飴糖,故芍藥為君,止痛復利邪故也。)


如果你對傷寒總病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總病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