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病不可火十一條

類別︰子部 作者︰宋•郭雍 書名︰仲景傷寒補亡論

    仲景曰。太陽中風。以火劫發其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燻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干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可治。

    雍曰。宜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五苓散。

    又曰。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里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雍曰。發熱惡寒。宜小柴胡湯。心下痞者。生姜瀉心湯。火逆。宜救逆湯。

    又曰。陽脈浮。陰脈弱。則血虛。虛則筋急。其脈沉者。營氣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營氣微者。加燒針則血流不行。更發熱而煩躁也。雍曰。和營衛。宜柴胡桂枝湯。因燒針煩躁者。宜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也。

    又曰。傷寒脈浮。醫以火劫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屬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又問曰。得病十五六日。身體黃。下利。狂欲走。師脈之。言當下清血如豚肝乃已。後如師言。何以知此。師曰。寸口脈。陽浮而陰濡。陽浮為風。陰濡為弱。為少血。(一作虛)浮虛受風。少血發熱。惡寒灑淅。項強頭眩。醫加以火燻。郁令汗出。惡寒遂罷。客熱因火而發。怫郁蒸肌膚。身目為黃。小便微難。短氣。從鼻中出血。而復下之。胃無津液。泄利遂不止。熱瘀在于膀胱。蓄結成積聚。狀如豚肝。當下不下。心亂迷憒。奔走赴水。不能自制。蓄血若去。目明心了。此皆醫所為。他無禍患。微輕者得愈。重極者不治。雍曰。宜犀角地黃湯。有熱如狂者。加黃芩。

    又曰。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雍曰。宜救逆湯。

    又曰。太陽病。以火燻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圊血。雍曰。宜犀角地黃湯。

    又曰。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常氏雲。可茵陳湯、五苓散。

    又曰。陽明病。其脈浮緊。咽干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體重。發汗則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雍曰。宜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若誤下者。梔子豉湯。

    龐氏曰。脈浮緊。不可下。恐變風溫。宜詳之。

    又曰。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謂被火氣劫也。故小便必難。為強責少陰汗也。常氏雲。宜用救逆湯解其火氣。五苓散通其小便。

    又曰。太陽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大汗出。火氣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余日。振 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其人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盒飯數而反不數及多。大便已。其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谷氣下流故也。雍曰。大便堅及煩躁譫語者。宜調胃承氣湯以和其胃。不得小便者。宜五苓散。


如果你對仲景傷寒補亡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仲景傷寒補亡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