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絡傷則血溢,血內溢則後血。血之從後出者已經數載,時發時止,惟有盛于去年也。
今春榮血日虧,衛氣益虛。虛則氣不攝血,亦因咳而來,陽絡更傷,中焦失守,不獨肝腎內虛,無怪乎其浮腫于前,喘促于後。甚至飲食不思,惡心欲吐,脈而數疾無倫,竟有陰從下脫,陽從上脫之意焉。急急大補,俾得抱一不離,已恐鞭長莫及。
人參 麥冬 五味子 坎 牡蠣 龍骨 河車 川柏 茯神 蕤仁 棗仁
轉方加黃芩、灶心土,余根據上法。
薛家灣郭復診方
喘之一證,已得大補而平,可見肝脾腎三經虧之已極,姑置勿論。現下脈芤且弦,其名為革,以昭血絡空虛元氣難攝之意。夫惟元氣難攝,所有溫邪下注為便溏,外走為浮腫,上逆為咳痰;甚至陰絡傷、血內溢之下,更有陽絡傷、血外溢之癥。似此中虛少納者,遇之竊恐不堪磨耐,仍起風波而敗,不可忽略。
制川附七分(青鹽下拌) 大生地(二錢) 白芍(一錢) 阿膠(一錢五分) 炙草(四分) 人參(七分) 五味子(七分) 麥冬(一錢五分) 牡蠣(一兩) 伏龍肝(一兩) 烏梅(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