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醫案》輯錄 葉某喉痛

類別︰子部 作者︰清•程杏軒 書名︰程杏軒醫案

    病逾一年,醫稱陰虧陽升,水不制火,育陰清火潛陽,屢治無效。若雲癆瘵已成,非草木之所能治。現下飲食如常,脈不細數,似又不侔。求其何以屢治不效之故,理殊難測。豈非另有隔膜未窺透耶?據述病緣舊春郊外垂釣,感冒風熱而起。經雲:肺主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此肺為受病之原,比諸勞風,法在肺下,巨陽不能引精,青黃之涕,不能咳出,適足傷肺之例,當時雖曾服過清解之劑,但外邪入肺,如油入面,有倉卒難以浣滌者,膠粘醞釀,郁而為熱,郁熱燻灼,津液受傷,所謂因病致虛者,由肺病而累及之也。何以言之。凡人咽喉兩管,咽通于胃,喉通于肺,今喉雖辣痛,而納食無礙,可知其病在喉而不在咽。人身之氣左升右降,肝主升,其脈縈于左,肺主降,其脈縈于右。今左畔肢體如常,而病端偏著于右,足見其病在肺,而不在肝。肺脈雖縈于右,然位居上焦,為髒腑之華蓋,觀其上脕煩熱,時沖喉嚨,頸下皮膚作癢,搔爬如痱,咯吐痰色灰黃等因,其為肺髒蘊熱,金燥液干,情已大露。

    再按大便堅硬,數日始一更衣者,肺與大腸相表里也。倘果因虛致病,悉屬內傷,水不制火,而致喉痛,早已咳血音嘶,走入怯途,焉能緩待。且滋陰壯水,藥證相符,何以久服不應耶?然病情雖窺一斑,治法尚難計議。蓋治病須分新久,用藥貴審機宜。病初體質無虧,治惟滌邪,無庸顧虛。茲則病魔經歲,正氣已虧,豈容孟浪!進而求之,肺為嬌髒,喜潤惡燥,邪熱久處肺中,金被火刑,津干液涸,是以養陰藥餌,只可滋其津液之干,莫能驅其蘊伏之燥耳。古人治燥甚少良方,惟西昌喻氏,會悟經旨,發明燥病,根源見得,諸氣 郁,諸痿喘嘔,以及心移熱于肺,二陽之病發心脾,各種病機,俱關于肺。所立清燥救肺一方,頗有深意。蓋輔金制木,即所以治肝,清肺澄源即所以治腎,僭仿其法,諒當有應。

    安波按:此方之義,無遺蘊矣。


如果你對程杏軒醫案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程杏軒醫案》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