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便血案

類別︰子部 作者︰民國•丁甘仁 書名︰丁甘仁醫案

    施左 身熱六七日不退,大便膿血,脈郁數,苔黃。伏邪蘊蒸氣分,濕郁化熱入營,血滲大腸,腸有瘀濁,大便膿血,職是故也。今擬白頭翁湯加味,清解伏邪,苦化濕熱。

    白頭翁(三錢) 炒黃芩(一錢五分) 地榆炭(一錢五分) 杜赤豆(五錢) 北秦皮(一錢五分)炒赤芍(一錢五分) 焦楂炭(三錢) 淡豆豉(三錢) 川雅連(四分) 炒當歸(二錢) 炙甘草(五分)

    沈左 身熱不揚,大便膿血色紫,脈沉苔膩。脾為陰土之髒,統血之經,賴陽氣以營運。脾陽不健,瘀濁留戀,血不循經而下溢,經所謂陰絡傷則血下溢是也。身熱不揚,陰盛而格陽于外也。當宜溫運脾陽,而化瘀濁,以冀火土相生,陽氣得以上升,陰血不致下走矣。

    肉桂心(三分) 炒于術(一錢五分) 焦楂炭(三錢) 熟附子(八分) 炮姜炭(六分) 陳廣皮(一錢)炒當歸(二錢) 炙甘草(五分) 大砂仁(八分) 炒赤芍(一錢五分)

    丁左 便血色紫,腑行不實,納谷衰少,此遠血也。近血病在腑,遠血病在髒,髒者肝與脾也。血生于心,而藏統之職,司于肝脾。肝為剛髒,脾為陰土,肝虛則生熱,熱迫血以妄行;脾虛則生寒,寒泣血而失道,藏統失職,血不歸經,下滲大腸,則為便血。便血之治,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肝虛者柔潤之,脾虛者溫運之,一方而擅剛柔溫清之長,惟金匱黃土湯最為合拍,今宗其法圖治。

    土炒于術(一錢五分) 阿膠珠(二錢) 炒條芩(一錢五分) 灶心黃土(荷葉包煎,四錢) 陳廣皮(一錢) 炙甘草(五分) 炒白芍(一錢五分) 抱茯神(三錢) 炮姜炭(五分) 炙遠志(一錢)

    葛左 腎陰不足,肝火有余,小溲頻數,肛門墜脹,內痔便血。擬清養肺腎,取金水相生之義。

    細生地(三錢) 西洋參(一錢五分) 炒槐花(包,三錢) 朱燈心(二扎) 粉丹皮(二錢) 大麥冬(二錢) 京赤芍(二錢) 髒連丸(包,八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 生草梢(六分) 淡竹茹(一錢五分)

    王左 內痔便血又發,氣虛不能攝血,血滲大腸,兼濕熱內蘊所致。擬益氣養陰,而化濕熱。

    潞黨參(一錢五分) 全當歸(二錢) 荊芥炭(八分) 杜赤豆(一兩) 炙黃 (二錢) 大白芍(一錢五分)側柏炭(一錢五分) 清炙草(六分) 生地炭(三錢) 槐花炭(包,三錢)

    脾髒受寒,不能攝血,肝虛有熱,不能藏血,血滲大腸,腸內有熱,經事不調。擬黃土湯兩和肝脾,而化濕濁。

    炮姜炭(八分) 炒白芍(一錢五分) 炒于術(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阿膠珠(二錢) 炙甘草(六分)灶心黃土(包煎,四錢)

    【復診】 腸紅大減,未能盡止,經事愆期,胸悶納少,脾胃薄弱,運化失常。再擬和肝脾、化濕熱,佐以調經。

    原方加大砂仁(八分,研)、生熟谷芽(各三錢)。


如果你對丁甘仁醫案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丁甘仁醫案》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