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痙

類別︰子部 作者︰清•俞震 書名︰古今醫案按

    張子和治一婦。年三十。病風搐目眩。角弓反張。數日不食。諸醫作驚風風癇治之。用南星、烏、附等不效。子和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曲直搖動。風之用也。陽主動。陰主靜。由火盛制金。金衰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故也。先涌風涎二三升。次以寒劑下十余行又以 針刺百會穴。出血二杯。立愈。

    虞恆德治一婦。年三十余。身小形瘦。月經後。忽發痙口噤。手足攣縮。角弓反張。虞知其去血過多。風邪乘虛而入。用四物加羌、防、荊芥。少加附子行經。二帖病減半。六帖

    震按子和論痙。最為妙解。而法惟汗下。終嫌粗厲。如丹溪治少年痘後發痙。腹痛冷汗痛定汗止。時止時作。脈弦緊而急。如真弦狀。知其極勤苦。勞倦傷血。瘡後血愈虛。風寒乘虛而入。法當養血散風。以芎、歸、芍、青皮、鉤藤、陳皮、本草。再佐桂枝、黃連、木香。加紅花少許。此正治也。予鄉文選司莘之金公勞倦而傷寒發斑。斑出迎風遽陰。遂發痙。手足搐掉。不時跳躍。渾身震動。神欲暈去。予用牛蒡、天蟲、土貝、荊、防、鉤藤。不應。其脈細而弦勁帶數。乃用虎、膝、歸、芍、生地、鉤鉤、秦艽、荊芥、桑枝。痙跳減半。未能全愈。因思病屬厥陰。當寒熱並用。乃以桂枝、羚羊角為君。仍佐血藥。加竹瀝、姜汁。一服而愈。此實效顰于丹溪。幸不至學步于邯鄲耳。

    一人身熱至六七日。醫用地黃湯。遂致身體強硬。六脈沉伏。目定口呆。氣喘不能吸入周慎齋曰。此能呼不能吸。病在中焦實也。中焦實。脾不運耳。方用遠志、白茯神各一錢附子四分。去白廣皮六錢。磁石、甦梗各一錢五分。沉香二分。一帖身和。六帖而安。蓋脾者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不運則胃陽不行于肌肉。肌肉無陽。所以強耳。醒其脾。則胃陽通而身和矣。

    震按此非痙證。因身體強硬與痙相似。故附于此。觀其議論亦佳。然不能解其制方之義


如果你對古今醫案按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案按》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