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燥

類別︰子部 作者︰清•凌曉五 書名︰凌臨靈方

    徐 秋燥風溫,治宜清肅。

    元參 橘紅 丹皮 竹茹 蘿卜汁 薄荷 炒牛蒡 象貝 通草 連翹 栝蔞皮 純嫩鉤 赤苓

    此方余在蔣永生家得來,不知是何人手筆,因屢試有驗故錄之。

    生米仁 全栝蔞 竹瀝(一兩) 淡姜汁(三滴和沖) 冬瓜仁 海石粉 黑山梔 蘆根 白杏仁 青黛 炒兜鈴如痰火阻肺絡,聲嗄者亦效。

    傅左 寒水侮脾,土無堤防,水氣泛濫,始起咳嗽,繼則遍體浮腫,腹脹氣逆,脈象沉細,治宜溫中利水,癥虞喘促之變,附方請正。

    生米仁(三錢) 姜半夏(二錢) 生姜皮(六分) 白杏仁(二錢) 熟附塊(六分) 廣皮(一錢) 椒目(一錢) 炒甦子(一錢五分) 帶皮苓(四錢) 杭白芍(一錢五分) 冬瓜子皮(各三錢)

    (此方系余診因有驗故附此)

    傅左次診,腫已漸消,惟腳腫未已,脈弦滑而緩,照前方去甦子加米泔制茅術漢防己旋復花。

    濕疥瘡懸擬方,余擬疥瘡有濕燥之分,屬濕者應用此加減。

    草 廣皮 黑山梔 綿茵陳 帶皮苓 蒺藜 忍冬藤有熱疼痛,加連翹、大腹絨、晚蠶沙、黃芩。


如果你對凌臨靈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凌臨靈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