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乃先天腎虧,冷風入脊,或痰飲攻注,或閃挫折傷,或腎肝虛熱,嬰兒脊骨柔脆,強坐太早,皆能致之。背之中行屬于督脈,旁開則足太陽膀胱,與腎為表里。腰為腎之外廓,腎髒虧虛,膀胱之府焉能自足。督脈為陽脈之海,其為病也,腰似折,髀不可以曲,督脈與膀胱之經皆取道于脊,一著風寒濕邪,則經氣不行,腰脊板強,漸至脊庀成為龜背庀。于脊之第三椎者,肺髒受病已評于前,庀于第五椎以下者,厥陰肝經受病,十椎十一椎者,屬太陰脾經,十二椎以下者,足少陰腎。其在肝者,脊背強痛,牽引脅肋,肝脈布于兩脅也。疏肝流氣飲。若兼咳嗽氣粗,必兼治肺,在脾經者始悠悠腹痛,始所不覺,三日五日一作,三五月後腰背漸強,脊漸凸,行則傴僂,溫脾飲主之。亦有腹不痛者,和脾通絡散。在腎者,腰脊強痛,痛引股腿,日久精血衰奪,筋骨不榮,兩足癱軟,獨活湯、安腎丸主之。若痰飲攻注,兼于經隧而脊凸者,久之必發陳痰,脊兩旁作腫,或串腰腿,漫腫不痛,脈象雙弦,或兼緩滑,二陳竹茹湯。虛羸食少發熱者,六君子湯合何首烏鱉甲煎。若肝腎虛熱,陰精被耗,骨枯髓減,宜以地黃湯合二至丸。閃挫折傷,必瘀血凝滯經絡,當活血通經絡。但此癥治之貴早,用藥得宜,猶可保全,若成痰外潰,十無一愈。今之治者見脊庀腰背作強,總屬虛寒,不分何髒,不究所因,一概溫補。邪留不去,痰濕不行,變成殘廢,枉致夭亡者多多矣。有嗜欲傷腎之人,精衰血憊,腰痛脊庀者,非溫補三陰不可。然宜辨陰中水虧、火虧,蓋為水髒,在卦為坎,而真陽寓焉。水虧者,補元煎、左歸丸之類,火虧者,歸腎丸、贊化血余丹之類。
填精養血,俾精來生氣,氣來生陰,精血充旺,庶無痿廢之虞。
一方疏肝流氣飲 治風冷著于肝俞五六椎,兩旁作痛,牽引脅肋。
當歸(二錢) 丹參(二錢) 白蒺藜(三錢) 烏藥(八分) 茯苓(二錢) 秦艽(錢半) 川斷肉(五錢) 紅花(錢半) 橘絡(八分) 老姜(一片)
清肺和肝飲
杏仁(二錢) 橘絡(八分) 雲茯苓(二錢) 枳殼(八分) 佛手(錢半) 栝蔞皮(二錢) 丹參(錢半) 蒺藜(錢半) 當歸(錢半) 秦艽(錢半) 川楝子(切,錢半)
溫脾飲 治寒客太或痰滯于脾,肚腹悠悠作痛,腰瘀傴僂。
當歸(錢半) 焦白術(一錢) 茯苓(二錢) 烏藥(八分) 小茴香(八分) 延胡(錢半) 姜半夏(一錢) 白芍(錢半) 炙草(四分) 川濃樸(一兩) 川續斷(錢半) 煨生姜(二片)
和脾通經湯 治脾俞脊庀,兩旁作痛,行則傴僂,腰脊板強。
當歸 木香 丹參 秦艽 焦白術 獨活 川續斷 紅花 淮牛膝 桑枝 姜
獨活湯 治寒客腎與膀胱之經,腰脊痛引股腿。
獨活(一錢) 秦艽(五錢) 炙沒藥(八分) 懷牛膝(錢半) 五加皮(錢半) 當歸(錢半)丹參(錢半) 巴戟肉(錢半) 川續斷(錢半) 狗脊(三錢) 廣木香(四分) 紅棗(三個) 桑枝(三錢)
安腎丸 治腎虛脊庀,足痿疼痛。
鹿角霜(三錢) 焦白術(錢半) 肉桂(三分) 當歸(二錢) 川續斷(錢半) 獨活(八分)懷牛膝(五錢) 大生地(三錢) 菟絲子(五錢) 巴戟肉(錢半) 紅棗(三個) 桑枝(三錢)
導痰湯 治濕痰攻注,背俞脊庀作痛,脈小滑者。
制半夏(錢半) 陳皮(一錢) 木香(四分) 當歸(二錢) 獨活(一錢) 五加皮(錢半)生白術(錢半) 淮牛膝(錢半) 川芎(八分) 竹茹(八分) 生姜(一片)
首烏鱉甲煎 治龜背虛羸,食少發熱者。
生首烏(三錢) 焦冬術(錢半) 茯苓(二錢) 炙鱉甲(四分) 生姜(二片) 甘草(四分)東洋參(錢半) 姜半夏(錢半) 陳皮(一錢) 紅棗(三枚)
活血通經湯 治閃挫折傷,腰痛脊庀者。
當歸(二錢) 延胡(錢半) 生地(二錢) 丹參(二錢) 木香(四分) 獨活(一錢) 桃仁(錢半)炙沒藥(一錢) 紅花(五分) 淮牛膝(五錢) 桑枝(三錢)
地黃二至丸 治肝腎陰虛生熱,背庀足弱,小溲不利者。
大生地(二錢) 女貞子(三錢) 澤瀉(錢半) 懷山藥(二錢) 當歸(錢半) 懷牛膝(錢半)旱蓮草(錢半) 丹皮(一錢) 川斷(錢半) 桑枝(三錢)
加減左歸飲 治真陰不足,不能滋養榮衛,腰酸痛。
大熟地(四錢) 龜板膠(錢半) 山萸肉(錢半) 雲茯苓(二錢) 菟絲子(三錢) 鹿角膠(錢半)懷山藥(二錢)
加減右歸飲 治三陽不足,腰腿冷,足弱。
熟地黃(四錢) 杞子(二錢) 肉桂(三分) 杜仲(三錢) 當歸(二錢) 菟絲子(三錢) 萸肉(錢半) 懷牛膝(五錢)
贊化血余丹 此丹大補氣血,壯筋養骨,有培元贊育之功。
血余(三錢) 熟地黃(四錢) 鹿角膠(五錢) 桃肉(二枚) 小茴香(八分) 杜仲(三錢) 柑子(二錢) 老台人參(三錢) 雲茯苓(二錢) 巴戟肉(二錢) 蓯蓉(三錢) 菟絲子(二錢) 生首烏(三錢) 當歸(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