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濕火上蒸。耳 脹痛。且溢黃水。先宜清之。而原本屬腎虛。
大豆卷 金銀花 米仁 連軺 綠豆皮 夏枯草 通草 桔梗 脈弦勁。木火偏亢。逼絡血溢。血失反能食。陽明亦熱矣。議用苦降法。
生地 豆皮 茜草 白芍 側柏葉 淡菜 血雖止。脈尚弦數。晨起咳嗆。陰虧陽動不潛使然。靜養為主。
熟地 麥門冬 真阿膠 茯神 川石斛 雞子黃 陽明絡空。風濕乘之。右肢痹痛。且發紅痱。
生 皮 赤芍 花粉 歸身 桂枝 頭痛脅疼。
小柴胡湯去參 有年陽微失護。客邪觸飲。咳嗽嘔逆。形寒身痛。
杏仁 茯苓 生姜 桂枝 炙草 大棗 虛陽不潛。頭暈時作。
熟地 茯苓 杞子 浙江黃菊 萸肉 牡蠣 牛膝 細川石斛 風火郁于上焦。鼻流穢濁氣腥。當薄滋味。
薄荷 黑梔 象貝 連軺 花粉 菊花 陰虧陽浮不潛。暮熱不寐。
生地 柏仁 左牡蠣 阿膠 茯苓 料豆殼 陰弱內熱。漸延骨損。
六味湯去萸加白芍九孔石決明料豆殼 營虛心悸。神倦身痛。
熟地 杞子 柏仁 歸身 茯神 杜仲 失血後。脈澀咳嗆。宜養肺胃之陰。
北沙參 茯神 麥門冬 白扁豆 百合 霍石斛 脈弦。身熱從汗泄而解。此屬伏濕。恐其轉瘧。
杏仁 半夏 橘白 厚樸 茯苓 煨姜 痔血。
炒枯六味湯加柿餅炭炒槐花 胃痛過于辛熱開泄。致尿血淋。今轉為濁。睫尚痛。欲其兩顧。苦無成法可遵。姑理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