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哮

類別︰子部 作者︰清•魏之 書名︰續名醫類案

    萬密齋治胡三溪女,素有哮癥,遇天欲雨則發,發則多痰。服五虎湯,九寶湯即止,不能斷根。(五虎湯:麻黃、杏仁、陳茶、石膏、甘草。九寶湯:麻黃、陳皮、薄荷、玉桂、甦葉、桑白、腹皮、杏仁、甘草,姜煎。)曰:是蓋痰聚則作喘,痰去則止。痰者,水液之混濁者也。《難經》雲:腎主液。液者,水所化也。腎為水髒,入心為汗,入肺為涕,入脾為涎,此腎水泛為痰而喘也。乃以六味地黃丸服之,不復發矣。

    陳三農治一小兒鹽哮,遇陰雨即發,聲如曳鋸,以白砒一錢,入精豬肉四兩內,以鹽泥固齊,火 出清煙,取出研細,入江西豆豉一兩,搗和為丸如黍米大,白水下二三丸,忌油膩葷腥,一月而愈。

    朱丹溪治一男子,年十四歲,哮十日則發一遍。此痰在上焦,不當汗泄,正當九月十月之交,宜溫散,仍與小胃丹佐之。溫散如麻黃、黃芩,每帖用一錢半,入姜汁研細末,以水盞半,煎去渣飲之。每夜臨臥時,與小胃丹十二粒,津下之。(此用麻黃,乃以開肺竅,非溫散法也。)

    馮楚瞻治朱姓兒,三歲,哮喘大作,數日,身熱汗出。或以滾痰丸利之,益甚,脈洪數,胸脅扇動,扶肚抬肩,頭汗如雨,不食不眠。曰:久喘下元已傷,復以峻利傷之,故見諸惡候也。以人參、麥冬各五錢,五味三粒,肉桂二分煎服,日二三帖,喘頓減。至夜復作,蓋夜屬陰,而陰未有以配之也。以八味丸加牛膝、麥冬、五味,內熟地六錢,桂、附各四分,水煎冷服,午前後各一劑,睡醒食進喘止。但勞動則喘聲微有,此未復元之故,以生脈飲,調理三四日全安。


如果你對續名醫類案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續名醫類案》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