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吐蛔

類別︰子部 作者︰清•魏之 書名︰續名醫類案

    張景岳治胡氏子,三歲,因飲食不調,幼科以清火化痰等劑,損其胃氣,反致嘔吐溏泄,復與清利,遂致吐蛔。初止數條,漸至數十條,細如燈草,甚至成團攪結而出,早晚不絕,所下者亦如之,羸困已極。因與溫胃飲二三劑,其蟲如故,不知其從何來,而生化之速,一至于此。其家謂先逐蟲,蓋蟲吐盡,則病日甚,其能生乎?弗听,但以前藥倍人參加附子,二三劑而嘔吐漸稀,瀉亦隨止。乃以理陰煎、溫胃飲,出入間用,十余日蟲漸少,月余而飲食進,肌肉生,復元如故。大凡逐蟲之藥,多傷胃氣,向使胃氣再傷,非惟蟲不能逐,病必不起。今使胃氣日強,則拔去化蟲之源而愈矣。

    世俗以甘蔗宜小兒,雖痘食之無禁,群醫相爭。一曰性熱,所以發疹。一曰性寒,所以解毒。一曰性溫平,所以無害。及退,余撿方書則曰:蔗能節蛔蟲,多者減之,少者益之,蛔適其中,則兒無病,所以兒宜也。豈在寒熱溫平間哉?群醫不可漫猜,殊可哂也。(李日華《紫桃軒又綴》雄按:此說未可信也。余四妹幼時,曾以多啖至疾。)


如果你對續名醫類案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續名醫類案》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