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外科 癬

類別︰子部 作者︰清•魏之 書名︰續名醫類案

    張子和治一女子,年十五,兩股間濕癬,長三四寸,下至膝。發癢時,爬搔、湯火俱不解;癢定,黃赤水出,又痛不可耐。灸 、燻渫,硫黃、 茹、僵蠶、羊蹄根之藥,皆不效。其父母來求療,張曰:能從予言則瘥。父母諾之。以排針磨尖快,當其癢處,于癬上各刺百余針,其血出盡,煎鹽湯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此方不盡以告後人,恐為癬藥所誤。濕淫于血,不可不砭者矣。

    薛立齋治一人,生風癜似癬,三年不愈,五心煩熱,脈洪,按之則澀。此血虛之癥,當以生血為主,風藥佐之。若專攻風毒,則血愈虛而熱愈熾。血被煎熬,則發瘰 ,或為怯癥。遂以逍遙散數劑,及人參荊芥散,二十余劑而愈。

    劉禹錫《傳信方》雲:予少年曾患癬,初在頸項間,後延上左耳,遂成濕瘡浸淫。用斑蟊、狗膽、桃根諸藥,徒令蜇 ,其瘡轉盛。偶于是州賣藥人教用蘆薈一兩,研,甘草炙半兩,相和令勻,先以溫漿水洗癬,乃用舊干帛子拭干,便以二味合和敷,立干瘥,神效。(本草)

    立齋治一男子,面青,腿內 患癬,色赤作癢。或為砭刺出血,發熱 痛;服消風散而益甚;服遇仙丹,愈加發熱作渴。仍服之,膿水淋灕,其脈洪數,左關為甚。此肝經血虛,火內動,復傷其血而瘡甚。先用柴胡清肝散數劑,又用四物、山梔治之,諸癥漸退。用八珍湯、地黃丸,兩月余而瘥。

    張子和治一童子病,滿胸腹濕癬,每爬搔則黃水出,已年余。先以末作丸上涌,次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三五行。次服涼膈加樸硝,藥成,時時呷之,不數日而愈。


如果你對續名醫類案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續名醫類案》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