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天泡瘡

類別︰子部 作者︰清•魏之 書名︰續名醫類案

    (其癥屬元氣不足,邪氣所乘,亦有傳染而患,主在肝腎二經,故多在下體發起。楊梅、下疳略同。)

    薛立齋治一儒者,患天泡,色 赤作痛,大便秘而不實,服祛風散毒等藥,舌痛口干,脈浮而數,此邪氣去而陰虛所致。用六味丸料加山梔、當歸,四劑脈癥頓退。又用八珍湯加山梔、丹皮,瘡色漸白。後用四君加歸、 而愈。

    一儒者患天泡,誤服祛風消毒之藥,復傷元氣。因勞役過度,內熱口干,齒齦作痛,右關脈洪數而虛。此脾胃受傷而火動,用清胃散之類而愈。

    一儒者患天泡,或成粒,或成片,或出水,脾肺脈俱洪數,此風邪所傷。先用荊防敗毒散加萆 、鉤藤,數劑漸愈。但口內干熱,用四物加山梔、鉤藤、銀花、甘草節而愈。後遍身瘙癢,內熱口干,佐以六味丸而瘥。

    一商人每勞役飲酒後,則遍身生瘡,服祛風敗毒之劑,面目、胸、背、臂、脅結一塊如桃栗,凹凸癢痛,膿水淋灕,氣血虛甚,寒熱往來,作渴痰涌,此濕熱壅盛,元氣虛而不能愈也。外敷當歸膏,內服補陰八珍加萆 五錢,並換肌消毒散加干葛、鉤藤各一錢。二十余劑,諸癥漸退,仍以前藥為主,佐以調理之劑,兩月余,氣血復而瘡愈。

    一男子 腫痛,發熱,服祛風清熱藥愈熾。診其脈沉實,乃邪在內也。用防風通聖散,一劑頓愈。又防風敗毒散,二劑而安。夫此癥雖屬風熱,當審在表里無誤矣。

    一小兒患此癥, 痛發熱,脈浮數,挑去毒水,以黃柏、滑石末敷之,更飲荊防敗毒散,二劑而愈。

    一小兒患此癥, 赤發熱,以黃柏、滑石末敷之,飲大連翹湯,二劑少愈,更以金銀花散而痊。

    毛閣老孫,年十余歲,背側患水泡瘡數顆,發熱脈數,此肺胃經風熱所致,名曰天泡瘡。遂以荊防敗毒散加芩、連服之,外去毒水,以金黃散敷之,又四劑而愈。

    楊文魁腹患此癥及腰背 痛,飲冷,脈數,按之愈大,乃表里俱熱也。以防風通聖散一劑,更敷金黃散,勢減大半。再以荊防敗毒散二劑而痊。


如果你對續名醫類案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續名醫類案》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