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三八)昨進涼解方。身熱稍減。口渴已止。是大邪將解之象。但嘔吐妨食。是余邪仍伏于胃。擬溫膽湯去甘草。加川斛、茯苓。
竹茹(一錢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 川石斛(三錢) 廣皮白(一錢) 姜汁(一匙臨服沖食) 茯苓(三錢)
蔣(三四)腑氣熱不解。清氣漸退。蒸為痰。脕隔痰與氣阻。為痞悶。不饑。食即吐。是胃不下降。亦由熱邪深入于胃。擬溫膽湯佐以苦味。制其沖逆。
鮮竹茹 橘紅 郁金 枳實 制半夏 杏仁 南花粉 川連
張(三二)春深氣泄。陽氣方張。嘔惡吞酸。食入即吐。此屬肝木乘犯陽明。胃脕清陽少旋。擬苦辛泄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