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二)暑濕內踞。脕悶泄瀉。議通三焦。
藿香葉(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赤苓(三錢) 飛滑石(三錢) 木瓜(一錢) 南楂炭(一錢五分) 炒濃樸(二錢)
姚(三五)暑邪內郁。脾胃不和。泄瀉。
藿香(一錢) 炒扁豆(三錢) 茯苓(三錢) 南楂炭(一錢五分) 木瓜(一錢) 澤瀉(一錢) 濃樸(一錢) 廣皮(一錢) 炒砂仁(五分)
倪(十三)稟質最薄。滑泄不止。
焦白術(二錢) 炒焦谷芽(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益智仁(五分) 廣皮(一錢) 澤瀉(一錢) 濃樸(一錢) 姜炭(三分)
徐(五歲)潮熱泄瀉。口渴已久。脫肛初愈。
煨葛根(八分) 大神曲(一錢五分) 豬苓(一錢) 焦于術(一錢五分)淡芩(一錢) 澤瀉(一錢) 土炒白芍(一錢五分) 大麥芽(一錢)
湯(六歲)泄瀉腹痛。嘔惡頭汗。在沖年總屬脾胃氣餒。從經旨後泄腹痛例。擬建中滲濕方。
焦白術(一錢五分) 炒扁豆(三錢) 茯苓(三錢) 苡仁(二錢) 木瓜(一錢) 澤瀉(一錢) 南楂炭(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又 泄瀉腹痛。嘔惡頭汗。全是脾胃病。前服建中滲濕之劑。瀉痛悉減。惡心汗泄仍在。經雲。諸嘔吐逆。皆屬于火。恐脾傳腎。而變焉滯下之患。仿仲景瀉心湯意。
炒小川連(四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吳萸(七分) 炮淡黃芩(一錢) 木瓜(炒,一錢) 茯苓(二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葉(三八)脾腎兩衰。腹鳴晨泄。陽微所致。
淡吳萸(七分) 淡補骨脂(一錢) 建蓮(三錢) 煨肉果(三分) 炒菟絲餅(一錢五分) 山藥(炒,二錢)茯苓(三錢) 五味子(一錢五分)
王(三八)前議扶胃疏瘀方。瘕瀉大減。少腹微痛。腰微酸楚。寤而少寐。惡露已淨。督虛背寒。總屬妊去液傷。絡脈空隙。投溫防燥。過潤恐清。均非產後至當之法。然瘕泄已減。殆非溫下之品。無以入于至陰之地。擇其溫而不燥。潤而不清者。治之自有並行不悖之妙。
鹿角霜(三錢) 炒香菟絲餅(一錢) 茯苓(三錢) 當歸(一錢五分) 杜仲(炒,二錢) 炙草(五分) 炒黑小茴(六分) 小生地炭(三錢) 遠志(炒,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