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雲。煩勞則張。精絕闢積于夏。令人煎厥。夫勞動陽氣弛張。則陰精不司留戀。其陽雖有若無。故曰絕。積之既久。逢夏季陽正開泄。五志火動風生。若煎熬者然。斯為暈厥耳。治法以清心益腎。使肝膽相火內風。不為暴起。然必薄味。靜養為穩。
連翹心 元參心 竹葉心 知母 細生地 生白芍
腎厥。由背脊而升。發時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喉如刀刺。蓋足少陰經脈上循喉嚨。挾舌本。陰濁自下上犯。必循經而至。仿許學士椒附意。通陽以泄濁陰耳。
炮附子 淡干姜 川椒 胡盧巴 半夏 茯苓 姜汁泛丸
臍上心下熱熾。咽喉間陳腐氣。遂神昏僕厥。經時汗出而醒。病來口涌血沫。乃羶中熱擁。以致心竅受蒙。若非芳香清透。不能宣通絡中瘀痹。
天竹黃 丹參 郁金 雲茯神 石菖蒲 生烏犀角 麝香 冰片 野赤豆皮煎湯泛丸竹葉湯送下食後服
厥屬肝病。幾番病發。都因經水適來。夫血海貯聚既下。斯沖脈空乏。而風陽交動。厥之暴至之因由也。咸寒濡潤。亦和陽泄內風之義。治之未應。下焦獨冷。喉嗆胸痹。思沖脈乃陽明所屬。陽明虛則失闔。厥氣上犯莫遏。內經治肝不應。當取陽明。制其侮也。暫用通補入腑。取乎腑以通為補。
小半夏湯加白糯米
諸厥皆隸厥陰。疝瘕。心熱脅脹。中消便難。乃肝陽內風。妄動消爍。犯及陽明矣。經言。治肝不應。當取陽明。肝胃一髒一腑相對。不耐溫補者。是肝用太過。肝體不及也。
九孔石決明 淮小麥 清阿膠 細生地 天冬 茯苓
脈左動如數。右小濡弱。病起嗔怒。即寒熱汗出心悸。繼而神魂自覺散越。夫肝髒藏魂。因怒則諸陽皆動。所見病源。無非陽動變化內風為厥。故凡屬厥癥。多隸厥陰肝病。考內經治肝。不外辛以理之酸以治之。甘以緩急。今精采散失。鎮固收攝。猶慮弗及。而方書泄肝平肝抑肝方法盡多。至于補法。多以子母相生為治。此病全以肝腎下焦主治為正。所服醫藥。並無師古之方。未識何見。
阿膠 雞子黃 人參 生地 金箔
冷自足上貫于心。初起周身麻木。今則口鼻皆是冷氣。病起驚恐。內傷肝腎為厥。沖脈隸于肝腎。二髒失藏。沖氣沸亂。其脈由至陰而上。故多冷耳。
淡蓯蓉 熟地炭 五味子 紫石英 茯苓 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