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腫脹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葉天士醫案精華

    初因面腫。邪干陽位。氣壅不通。二便皆少。桂附不應。即與導滯。滯屬有質。濕熱無形。入肺為喘。乘脾為脹。六腑開闔皆廢。便不通爽。溺短混濁。時或點滴。視其舌絳口渴。腑病背脹。髒病腹滿。更兼倚倒左右。腫脹隨著處為甚。其濕熱布散三焦。明眼難以決勝矣。經雲。從上之下者治其上。又雲。從上之下而甚于下者。必先治其上。而後治其下。此癥逆亂紛更。全無頭緒。皆不辨有形無形之誤。姑以清肅上焦為先。

    飛滑石 大杏仁 生苡仁 白通草 鮮枇杷葉 茯苓皮 淡豆豉 黑山梔殼

    診脈右大而緩。左手小數促。冬季寒熱身痛。汗出即解。自勞役饑飽嗔怒之後。病勢日加。面浮足腫。呼吸皆喘。目淚鼻衄。臥著氣沖欲起。食納留中不運。時序交夏。脾胃主候。睹色脈情形。中滿脹病日來矣。蓋此癥屬勞倦致損。初病即在脾胃。東垣雲。胃為衛之本。脾乃營之源。髒腑受病。營衛二氣。晝夜循環失度。為寒為熱。原非瘧邪半表半里之癥。斯時若有明眼。必投建中而愈。經言。勞者溫之。損者益之。建中甘溫。令脾胃清陽自立。中原砥定。無事更遷。仲景亦謂男子脈大為勞。則知內經東垣仲景垂訓。真規矩準繩至法。且汗泄積勞。都是陽傷。醫藥辛走劫陽。苦寒敗胃。病患自述。飲蔗即中脕不舒。頃之少腹急痛。便稀。其胃陽為辛苦大傷。明甚。又述咳頻沖氣。必自下上逆。夫沖脈隸于陽明。胃陽傷極。中乏坐鎮之真氣沖脈動則諸脈皆動。濁陰散漫上布。此臥著欲起矣。愚非遙指其脈。正合內經濁氣在上。則生 脹。太陰所至。為腹脹相符也。有昔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當以病因傳變推求。故辨論若此。

    濃樸 杏仁 人參 茯苓 蜜煨姜 南棗

    壯盛年歲。形消色奪。診脈右小促。左小弦勁。病起上年秋季。脕中卒痛。有形梗突。病後陡遇驚觸。漸次食減不適。食入不運。停留上脕。腹形脹滿。甚則脅肋皆脹。四肢不暖。暮夜漸溫。大便旬日始通。便後必帶血出。清早未食。自按臍上氣海。有瘕形甚小。按之微痛。身動飲水。寂然無蹤。天氣稍冷。爪甲色紫。細推病屬肝脾。氣血不通。則為郁遏。久則陽微痹結。上下不行。有若否卦之義。閱醫藥或消或補。總不見效者。未知通陽之奧耳。

    薤白 桂枝 栝蔞仁 生姜 半夏 茯苓

    平昔濕痰阻氣為喘。茲因過食停滯。陰髒之陽不運。陽腑之氣不通。二便不爽。跗腫腹滿。診脈沉弦是由水寒痰滯。阻遏氣分。上下皆不通調。當從三焦分治。頃見案頭一方。用菟絲子升少陰。吳茱萸泄厥陰。不知作何解釋。不敢附和。仍用河間分消定議。

    大杏仁 萊菔子 豬苓 澤瀉 葶藶子 濃樸 桑白皮 廣皮 細木通

    兩年初秋發瘍。脈絡氣血。不為流行。而腹滿重墜。臥則頗安。臍左動氣。臥則尤甚。吐冷沫。常覺冷氣。身麻語塞。肝風日熾。疏泄失職。經以肝病吐涎沫。木侮土位。自多 脹。丹溪雲。自覺冷者。非真冷也。兩次潰瘍之後。剛燥熱藥。似難進商。議以宣通肝胃為治。有年久恙。貴乎平淡矣。

    雲茯苓 三角胡麻 濃橘紅 嫩鉤藤 熟半夏 白旋復花

    脈微而遲。色衰萎黃。蟹為介屬。咸寒沉降。凡陽氣不足者。食之損陽。其致病之由。自試二次矣。久利久泄。古雲無不傷腎。今浮腫漸起自下。是水失火而敗。若非暖下。徒見瀉泄有紅。為脾胃濕熱。必致中滿敗壞。

    生茅術 熟地炭 熟附子 淡干姜 茯苓 車前子

    脈左弦右浮澀。始因脕痛貫脅。繼則腹大高凸。納食減少難進。二便艱澀不爽。此乃有年操持。縈慮太甚。肝木怫郁。脾土自困。清濁混淆。脹勢乃成。蓋髒真日納。腑陽不運。考古治脹名家。必以通陽為務。若滋陰柔藥。微加桂附。凝陰濁。豈是良法。議用局方禹糧丸。暖其水髒。攻其穢濁。俟有小效。兼進通陽剛補。是為虛癥內傷。脹滿治法。至于攻瀉劫奪。都為有形而設。與無形氣傷之癥不同也。

    禹余糧丸

    今年長夏久熱。熱勝陽氣外泄。水谷運遲。濕自內起。漸漸浮腫。自下及上至于喘咳。不能臥息。都是濁水凝痰。阻遏肺氣下降之司。但小溲不利。太陽亦不通調。此雖陽虛癥若腎氣湯中萸地之酸膩。力難下行矣。

    茯苓 桂枝木 杏仁 生白芍 干姜 五味 生牡蠣 澤瀉

    向有宿痞。夏至節一陰來復。連次夢遺。遂腹形堅大。二便或通或閉。是時右膝癰腫潰瘍。未必非濕熱留阻經絡所致。診脈左小弱。右緩大。面色清減。鼻準明亮。納食必腹脹愈加。四肢惡冷。熱自里升。甚則衄血牙宣。全是身中氣血交結。固非積聚停水之脹。考古人于脹癥以厘清氣血為主。止痛務在宣通。要知攻下皆為通腑。溫補乃護陽以宣通。今者單單腹脹。當以脾胃為病藪。太陰不運。陽明愈鈍。議以緩攻一法。

    川桂枝 熟大黃 生白芍 濃樸 枳實 淡生干姜

    患風三月。周身流走作腫。手不能握。足不能履。診其脈。浮大而數。發熱口干。此陰虛生內熱。熱勝則風生。況風性善行。火熱得之。愈增其勢。傷于筋脈。則縱緩不收。逆于肉理。則攻腫為楚也。

    生地 黃芩 黃連 紅花 羌活

    左脅有形。漸次腹大。每投攻下泄奪。大便得瀉。脹必少減。繼則仍然不通。頻頻攻下。希圖暫緩。病中脹浮下部。加針刺。以扶水之出。腫消。病仍不去。病患六年。久已斷想此病之愈。要知此病初由肝氣不和。氣聚成瘕。屢發攻瀉。脾胃反傷。古雲臍突傷脾。今之所苦。二便欲出。痛如刀刺。蓋氣脹。久下再奪其血。血液枯。氣愈結矣。宣通宜以利竅潤劑。

    琥珀屑 麝香 大黑豆皮 杜牛膝

    由夏季目黃神倦。漸至中焦脹滿。延至霜降。上吐瘀血。下便污濁。按脈弱細不調。視色神采不振。兼以呼吸帶喘。素有寒疾氣逆。其宿飲之蓄。已非一日。當夏三月。脾胃主令。天氣熱。地氣升。人身氣泄。加以饑飽勞役。而遂減食脹滿。是皆病于中。綿延上下矣。夫六腑以通為用。不但腑不用事。其間經脈絡脈中。氣血皆令不行。氣壅血瘀。脹勢愈加。古人治脹病專以宣通為法。而有陰陽之殊。後之攻劫宣通。如神佑舟車禹功等方。值此久病淹淹。何敢輕試。議以專通三焦之陽氣。驅其錮蔽之濁陰。溫補兼進。若不陽氣漸甦。難以擬投。引用仲景白通湯。

    去須蔥白 干姜 豬膽汁 淡附子


如果你對葉天士醫案精華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葉天士醫案精華》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