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陸子堅調攝方論

類別︰子部 作者︰清•喻昌 書名︰寓意草

    子堅玉體清和。從來無病。邇因外感之余。益以饑飽內傷。遂至胸膈不快。胃中隱隱作痛。有時得食則已。有時得食反加。大便甚艱。小水不暢。右關之脈。乍弦乍遲。不相調適。有似錮疾之象。用藥得當。驅之無難。若歲久日增。後來必為大患。大意人身胃中之脈。從頭而走于足者也。胃中之氣。一從小腸而達于膀胱。一從小腸而達于大腸者也。夫下行之氣。濁氣也。以失調之故。而令濁氣亂于胸中。干其清道。因是窒塞不舒。其始本于病時。胃中津液。為邪火所爍。至今津液未充。火勢內蘊。易于上燎。所以得食以壓其火則安。然邪火熾則正氣消。若食飲稍過。則氣不能運轉其食。而痛亦增。是火不除則氣不復。氣不復則胃中清濁混亂。不肯下行。而痛終不免也。病屬胃之下脕。而所以然之故。全在胃之中脕。蓋中者。上下四旁之樞機。中脕之氣旺盛有余。必驅下脕之氣入于大小腸。從前後二陰而出。惟其不足。所以反受下脕之濁氣而撓指也。夫至人之息以踵。呼之于根。吸之于蒂者也。以濁氣上干之故。究竟吸入之氣。艱于歸根。且以痛之故。而令周身之氣。凝滯不行。亦非細故也。為訂降火生津下氣止痛一方。以為常用之藥。尚有進者。在先收攝腎氣。不使外出。然後濁氣之源清。而膀胱得吸引上中二焦之氣以下行。想明哲知所務矣。

    胡卣臣先生曰。言一病即知其處。既知其處矣。又知其上下正反之因。猶珠玉之光。積而成照。非有意映重淵連赤極也。


如果你對寓意草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寓意草》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