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回  孫兵部到關權理  狄元帥奉旨征西

類別︰集部 作者︰[清]李雨堂等撰 書名︰五虎征西(狄青前傳)

    詩曰︰

    忠佞從來各異途,一人誤國一人勞。

    奸謀啜主干戈動,五虎興師枉用勞。

    且說三關狄元帥平生梗直,鐵性無私,智勇雙全。自從幼年山西家鄉遭逢水難,

    王禪老祖救了他,帶上水簾洞傳授兵書武略,知他仙道無緣,王侯有位。學藝數年,

    命他下山扶助宋君,原是一條國棟金梁,與單單賽花公主有宿世良緣。自從押送征

    衣,上年大破西遼,仁宗天子知他英勇,楊宗保敗亡,便封他鎮守此關。號令威嚴,

    兵遵將應,就是朝中文武,何人不看重這小英雄?又是狄太後娘娘的佷兒,外有包

    拯、潞花王提弼,所以龐、孫屢害不遂。這狄元帥不獨一人鎮守此關,還收得四位

    英雄與他結義拜為兄弟,如同親情手足。一名張忠,一名李義,一名劉慶,一名石

    玉,四位英雄與秋元帥為五虎將。若各小邦聞得五虎將之名,聞風而懼。帳下又有

    二位英雄,一姓焦名廷貴,他是焦贊之後;一孟定國,是孟良之後,二人亦在狄元

    帥帳下,多是情同意合。自從前時狄元帥箭殺了贊大王等,大破遼兵之後,狄元帥

    仍令四虎將天天哨探,以防遼兵復作。忽一天,元帥升帳,與範仲淹、老將楊青談

    言,一會二人辭別去了。原來範仲淹、楊青御史,仁宗任命他們到此同守雄關。老

    將軍楊青是當日楊延昭的家將,跟隨守關,立了多少汗馬功勞。二人在此與狄元帥

    同志合心,是以常常在此敘談國務。當時元帥獨自靜坐,計念前時,嘆聲說︰“可

    惜楊宗保元帥當世英雄,沙場喪命,化血身亡,憶想起令人實乃慘傷也。本帥叨蒙

    聖上洪恩浩蕩,簡授都總,已戎守邊關三載了。細想本帥前時當殿考武,只為傷了

    王天化,幾乎身亡。幸虧狄太後救了性命,死里逃生。不想這龐洪與孫秀二人結為

    一黨,計害多般。幸托上蒼庇佑,屢害本帥不成,皆吾之造化。又思前日西遼國興

    兵犯界,難得殺他大敗逃回,猶恐這遼王一時未必肯傾心畏服,還有防干戈之患,

    是以本帥天天令四位賢弟前往哨探,日日操習軍兵以防不測之虞。又得兄弟四人不

    惜心勞,與本帥分猶,真難得也。但願得四海升平,君民安泰,本帥深望也。所慮

    者龐、孫二人,貪婪財賄,撥弄朝綱,久後猶恐國家不寧。”

    狄元帥正在計思,忽有小軍進來說︰“啟上元帥,四位將軍進來交令,候元帥

    爺將令。”元帥吩咐進來,不一刻,四虎將軍一齊到了,來至帳前,參見元帥說道︰

    “啟上元帥,末將等奉令操軍已畢,如今來交令了。”元帥說︰“眾位將軍多受辛

    勞了!”傳令各將士兵丁俱有犒賞酒筵。出令畢,又說︰“你們眾兄弟且往後堂吃

    酒罷。”四將與焦、孟六人謝過元帥往後營而去,卸下盔甲兵器有小軍拾去,牽出

    馬匹喂料,六位將軍然後開懷暢飲。當時元帥又請至楊、範二人同酌。此夜關內眾

    將大小三軍一同吃酒。這狄元帥緣何忽又犒賞眾軍?只因眾軍奉令操軍,乃軍情過

    于勞苦,故有此犒勞,乃元帥一點愛將恤兵之心。當晚眾將欣歡,各無掛念。獨有

    石玉小將軍一心懷念母親,思念妻子,二人在汴京城岳丈趙千歲府安身。自從隨著

    元帥在此關三載有余,不知母親身體康健否;思妻郡主身懷六甲,未卜生女生男,

    身心兩地,好不愁煩。

    慢言石玉是夜思念著母親及妻子,卻說狄元帥威鎮三關,名揚敵國,不獨邊夷

    畏服,就是關城內外鼠輩毛盜也不敢動興,眾百姓安靖。此日閑中無事,這狄元帥

    與楊老將軍、範大人對坐,說起西遼王屢次興兵侵犯,有四將說與元帥︰“小將想

    這西遼國人馬已經殺得片甲不回,未必敢復來侵犯了。”元帥听罷,微笑說︰“眾

    位將軍有所不知,凡事備求未至,況乎為將用兵!必以慎重為先。且西遼乃強悍蠻

    邦,彼雖一時敗去,雄兵猛將還多,焉肯罷休侵凌之念!本帥既領君命把守邊疆,

    倘有疏虞,恐有喪師辱國罪,極非輕了!”眾將聞言齊說︰“元帥高見不差,非末

    將等所及也!”眾將言畢。帳下忽閃出一人高聲呼︰“元帥勿憂!若防番狗再來,

    我們何不先點齊人馬,做個先動手為強,直攻進西遼,索性殺他一個盡罄盡絕,斬

    草除根。省得零零瑣瑣,殺得這班番奴不爽不快,元帥又防他復兵侵擾的!”你看

    那將是誰?原來是焦廷貴。此人生來品質魯莽,是粗心愚蠢之徒。當下元帥聞他說,

    喝聲︰“胡說!這遼王雖是一時犯界,妄想天朝,但如今聖上也寬恕了他,又何用

    你多言!倘若興兵征伐,未奉聖旨,怎生前往?二者遼王原為一國之君,他若不來

    就罷了,再來時奏知聖上,請旨征討才是。”焦廷貴說︰“元帥到底是個善良人,

    造化這番奴了。”言談之際,不覺金烏飛墜,玉兔升空。晚膳畢,各歸營帳不表。

    次日,狄元帥仍令四將出關抄探,是日閑暇,把兵書觀看。忽有小軍報︰“聖

    旨到!”元帥吩咐大開中門,恭迎到中堂,排開香案。元帥俯伏階下,欽差開讀︰

    旨到跪下听宣。詔曰︰茲有首相龐卿,陳奏西遼兵犯中原,雖

    經狄卿殺退,但這西遼既一小國之君,焉敢興兵犯上!即同叛逆相

    等,重罪非輕,豈可寬恕!今命狄卿率同眾將統領精兵,前往西遼

    征代問罪。若遼王畏罪求降,彼邦有一鎮國之寶,名曰珍珠烈火

    旗,要將此旗貢獻,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如其不順,即行征討平

    定,班師回朝,論功重賞以報卿勞。但因三關無主,今差兵部孫秀

    來權理。毋違朕意,即日提兵,肅此欽哉。

    元帥謝過君恩起來,與楊欽差見禮畢。楊戶部不敢久留,連忙辭別。元帥送出

    關外,楊欽差回朝復旨不表。

    再說關中眾將盡知,各各咬牙切齒,罵道︰“龐洪這老狗才哄奏聖上,輕動干

    戈,差遣元帥及我等,真乃令人可惱!將他一刀兩段方消此恨!”元帥說︰“你們

    不必多言。雖龐洪所奏,然今聖上所差,你等不可獨怪著龐洪。待等孫兵部到來,

    即要起兵前往了。”範大人說︰“元帥,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真乃奸兵只為

    奸臣。那賊心狼,那里改得這場干戈之患?又是由他來的!”楊青老將軍說︰“我

    想這龐洪忽奏聖上,要差元帥出師,料必有什麼奸計,元帥須要提防他為妙。”元

    帥說“老將軍,目下兵權多在下官秉持,諒他有計難以施行,何足為俱!老將軍,

    但請放心!”焦廷貴說︰“元帥!小將前日曾講過這西遼興兵前去,殺個爽快才是。

    元帥說沒有聖旨不能前往。如今奉了聖旨,前去西遼,見一個殺一個,殺得這些番

    狗干干淨淨,方才曉得焦將軍的本事!”元帥聞言大喝︰“好匹夫,何用你多言!

    還不速退!”焦廷貴說︰“元帥不必動怒,小將說差了。”即忙往內去了。是夜,

    元帥暗說道︰“我想那珍珠旗,乃是西遼傳國之寶,如何聖上听信龐洪之言,要他

    貢獻起來?倘或西遼吝惜不肯,下官難以復旨,眼見得干戈不息,奏凱難期,如何

    是好?”此夜元帥悶悶不樂,惆悵一夜,直至大明。

    再候三天,孫兵部才到。原來這孫秀是個貪財好酒之徒,一路而來,有地方官

    迎接他,請他吃酒,禮一概收領。此有纏延,所以楊欽差先到了,數日他方才得到。

    狄元帥原與他不相善,此時聞報,只得同楊、範二人與眾將大開關門出迎,同至帥

    府。四人分賓主坐下,兩行立著四虎將軍,不免四人客中閑話。一杯香茶飲過,兵

    部開言說︰“元帥既領王命征伐西遼,為何至今尚未起程?”元帥說︰“孫大人有

    所不知,只為此關乃邊疆要地,豈可一天無主!大人一日不到,下官一日不離。大

    人今既到了,下官明日即便興兵。”孫秀不答,點頭辭過元帥,與範、楊二人進關

    內去了。

    是夜,元帥查點明兵糧馬匹及平西所用一切之外,其余的即晚造成冊子交付孫

    兵部權掌。此日,元帥對範大人、楊將軍說︰“奸臣孫秀在此,二位須當留心打點

    侍候,本帥托聖上洪福,平西回來再與二位大人敘首。”二人听了,點頭說︰“但

    願元帥此去一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及早回來再敘。”元帥微笑稱謝。此日元帥

    升堂,便問眾將中何人熟識西遼道程,可為向導官。焦廷貴說︰“元帥,小將前者

    與父親曾到過西遼,熟識此程。”元帥說︰“既如此,點你為先鋒,孟定國解糧。”

    當時元帥與四將領兵五萬,分開隊伍,別過孫、範、楊三人,祭了帥旗,高高樹起

    一扇大幡,上書著“五虎平西”四字。三聲炮響,馬壯人雄,威威武武,出關望西

    而去。關外眾居民香煙不斷,齊齊跪送,元帥大悅。

    只說西遼犯界,狄青殺敗了不敢再來侵犯,此乃君王坐享民安逸。不料被龐洪

    哄奏君王,得代西遼問罪,須要獻出珍珠旗,自願投降。這西遼國乃強悍之邦,焉

    肯獻旗?這場干戈殺戮只為龐洪、孫秀算計狄青之由,究竟不知征戰何時得息,真

    乃︰

    家生逆子家顛倒,國出奸臣國不寧。


如果你對五虎征西(狄青前傳)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五虎征西(狄青前傳)》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