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假哄單單投番妻,達變從權志不低。
強順外邦非素願,能伸能屈丈夫為。
前說狄元帥誤點先行,向導官焦廷貴走差國度,錯動刀兵,被公主捉拿,有廬
山聖母前來與公主合了姻緣。狄元帥思算逃不出單單國,只得勉強听眾人勸戒。成
了親之後,夫妻二人千般恩愛,萬種風流,都不在話下。三朝已過,狄元帥對公主
商議說︰“公主,前被擒五將,難以回轉中原,若在此處,又無官職,無事情可管。
下官想來,目下三關無主,可著五將去此把守,不知公主意下如何?”公主說︰
“駙馬所言有理,待妾說與父王知道便了。”狄青說︰“公主,還有一說︰三關主
將無故受戮,須經盛殮,埋土為安,下官欲煩公主一並說知狼主,差人擇地安葬,
免我心懷掛念。”公主听了含笑說︰“駙馬作事,常存天理,所謂不忘好生之德。
亡魂在九泉之下,也無怨恨了。”
此時公主別過丈夫,往賢德宮來拜見父王,參見母後,就將此事說知父王。狼
主允準,傳旨封張忠為正總兵,劉慶為副總兵,鎮守安平關;李義封正總兵,焦廷
貴封副總兵,鎮守正平關;石玉封正總兵,鎮守吉林關。給回槍刀馬匹,專心辦事,
有功之日,另加升賞。五將得旨,各帶番兵而去。陣亡四將,各受追封,該家屬領
棺埋葬。狄元帥的盔甲、馬匹。金刀,公主娘娘早已令人收拾,藏過不表。此時南
邦五將,權在外國為臣,分守三關。獨有劉慶,前時奉了狄元帥之命,回歸三關打
听孫秀,及往汴京探听龐洪算計如何。到了安平關,就與張忠說知,張忠說道︰
“此事要緊,休得耽擱。但此去須要小心,決然不可露著奸臣之眼。”劉慶說︰
“三弟不消掛懷,自然小心的。”此時已是紅日歸西,晚膳已到,趁著夜靜無人,
劉慶即帶了干糧、銀兩,駕上席雲帕子,駕雲而去不題。
再說孟定國自從元帥被擒,即奪了石平關,帶了人馬,在白楊山屯扎,天天小
心打听元帥的消息,一連數日,打听不出,到底不知生死如何。那一日,探听得分
明,張忠在安平關做了總兵,料想已投降了。孟將軍仰天長嘆聲說︰“元帥啊,你
乃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從來不畏凶狠厲害的,曾經立下多少汗馬功勞,天朝五虎
將享過多少雄名,食了天朝俸祿,往日行為何等英烈,因何今日沒一點主意,投降
外邦為臣,臭名萬代。”想罷一番怒氣騰,說聲︰“罷!待俺家帶兵前往安平關與
張忠答話,把這些狗烏龜一刀兩段,方消我恨!”意思一定,即日帶兵,一路殺到
安平關,對張忠大罵,喊戰如雷。早有番兵進內報知,說︰“啟上總兵爺,關外有
一員宋將,自稱姓孟,帶了許多人馬,耀武揚威,要與總兵答話,請令定奪。”張
忠說︰“知道了。”想道︰“姓孟者必然是孟定國。他只道我等六人真已投順了。
所以心中不服,前來尋我。不免出去說明緣故,待他心中明白便了。”即忙頂盔貫
甲,上馬提刀,領了番兵,一聲炮響,大開關門,沖出關來。
孟定國一見,怒沖霄漢,喝聲︰“張忠,你這狗強盜!生是中原人,死是中原
鬼,方是英雄豪杰。為何你等食了宋朝祿,做了宋朝臣,不思忠君保國,怕死貪生,
投降下國稱臣?有何面目還來見我!”張忠說聲︰“孟定國,休得發狂!為將者多
是听從元帥指揮的,如今元帥投降于此,我等自然一同投順了。你卻要怎樣的?”
孟定國喝聲︰“狗強盜,我要你這個頭。”張忠說︰“不必逞強,快快送首級過來,
免我動手。”孟定國激得怒氣難消,提起大刀當頭就砍。張忠把刀一隔,戰不上十
合,張忠詐敗而走,拍馬加鞭,向荒野逃去。孟定國喝聲︰“狗畜類休走!”催開
坐騎,提刀飛馬,一路緊緊追來。約有五里程途,張忠勒馬呵呵大笑,拍手說道︰
“孟將軍你好愚養也。巳住坐騎,待俺說與你知道︰我是個大朝大將,怎肯投順外
邦為臣!只因身已被擒,不能逃脫,這番王苦逼元帥成親,投降他國。元帥思量無
計,只是詐降他邦,哄騙番王,限在一月之內,見機行事,一同逃去,仍去前往征
伐西遼。”孟定國听罷,說聲︰“將軍,這句話可是真嗎?”張忠說道︰“誰來哄
你。但不知益將軍連日住在何方?”孟定國說︰“俺在白楊山頭住兵,打听元帥的
消息。只道你們當真投降了,惱得我怒氣難消。若不說明,那得知道?直到此時,
方得明白,正所謂水清方見底。”張忠說︰“孟將軍你且耐著性子,屯扎眾兵,在
白楊山等候元帥,來時自有日期。”孟定國說︰“張將軍,前時冒犯,休得見怪。”
張忠說道︰“不曉情由,也怪不得。但是你到白楊山,切勿泄漏機關與眾將兵得知
才好。”孟定國說︰“這也自然。我今詐敗,你且趕來。”張忠允應,孟定國一路
敗走,張忠拍馬追來,到關下已追不及了。張忠帶兵入城,脫下盔甲,小番扛去大
刀,牽去馬匹。張忠坐下思量︰“這孟定國也是忠肝義膽之人,但願元帥逃走得成,
離了此地,眾人同心並力,仍去征伐西遼便好了。”不題張忠之話。
再言公主夫妻二人新婚,卻有無窮之樂。那日在宮中無事,夫婦閑談,公主含
笑開言說︰“駙馬,看你年少,官高爵顯,因何絲蘿未定?”狄青說︰“公主有所
不知,既為夫婦,豈不實言相告?下官世代住在山西,年幼之時,父親早喪。無親
無族,無人照管。一得親娘用心,撫育到了九歲,忽家鄉遇水患,母子分離,不知
去向。此時山西地遭此一劫,害了百姓不少。下官在波濤之內,幾乎性命不保。幸
得王禪老祖救至仙山,學習了一年武藝。師父打點說︰下官仙道無緣,不能享受清
福,仍命下官前往汴京,保住宋君。此時奉了師命到京,未得身榮,先有奸臣妒忌,
幾次三番被他算計。豈知下官全叨上天護庇,逢凶化吉,顛顛倒倒,直至如今。我
想君親之恩尚未報答,豈可先將家室成了?”公主听罷,含笑說道︰“可敬,可敬。
全忠全孝真君子,知仁知義是丈夫。只可惜婆婆自首漂泊得無蹤無跡,不能埋土為
安。”狄青說︰“公主啊,營親幸賴皇天憐憫,得人救起,未為波濤之鬼。”公主
說︰“既然未死,在于何處居住?”狄青說︰“前歲有令,一送征衣,隆冬時與娘
親得會。他如今在山西家鄉小楊村與姐姐同居。”公主聞言賀喜︰“婆婆幸賴尚全,
但未知他壽元多少?”狄青說︰“公主啊,娘親今歲已有五十又九了,十月十九是
他生辰。”公主說道︰“如此,來歲冬閑時與你同往山西,賀賀婆婆六十壽誕,你
道如何?”狄青說︰“深謝公主盛心了。”公主說道︰“夫婦之間,說什麼相謝,
況且前往拜賀婆婆理當如此。”狄青暗想到︰“我狄青心懷報國,恨不能插翅高飛,
回歸故國見主,死也死在中原,活也活在上邦,如何等得來年與你同行!”正是夫
妻各說胸腸,按下慢表。
卻說三關孫秀,自從狄元帥領兵征西,誤走國度,才人了單單國三座關頭,已
經打听得明明白白。此時孫秀得報,滿心歡喜,暗自大笑說︰“狄青你一班狗黨,
不該死于西遼,應該死于單單國。由你五虎英雄,縱然滅了單單國,也有欺君之罪。
若是單單國兵強將勇,眾小狗才尸首無歸,本官之幸也。待本部先將狄青走差國度、
誤陷無罪之邦緣故奏上一本,看是如何!”便于是晚修本章一道,有書一封傳于岳
丈龐太師,差家人進京投遞。此時範仲淹、楊青二人心中著急,楊將軍說聲︰“範
大人,我想孫秀劾奏狄元帥這一本,聖上必然要加罪了,如何是好?”範仲淹大人
說︰“我想為元帥之任,應該件件小心才是。這個向導官原是點差了,你點這個呆
頭呆腦、魯莽匹夫的焦廷貴為先鋒,當時與下官之意已不合了,又不能明言他做不
來的。既然走差國度,及該早日收兵轉回,罪名還小。咳,我想後生家有勇無謀,
也是不希罕的。”不表二人嘆息。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又是兩月有余。忽一日,又是聞報。此時孫兵部一
聞此報,更加大悅,楊、範二人心中大罵。此時不知為何奸臣喜、忠臣憂,乃十分
蹊蹺,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圖害忠臣今日遂,保扶良將此時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