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風火關前夫婦離,鴛鴦隔散在今時。
平西拋卻心頭戀,連理分開不緩遲。
當下狄元帥得公主醒悟為孝忠之言,情願放行,又說他兵微將寡,要添兵助糧
之說,元帥听了,滿心大悅,說︰“公主啊,此言足見你一月夫妻心跡了。你回去
不要為著別離心中煩惱,且須開懷。下官此言切要緊記莫忘。我糧草豐足人馬多,
扎頓在白楊山等候。公主不必費心。你且請回,下官去也。”公主說︰“駙馬且住,
你還有兩件法寶,我吩咐去拿。”元帥說︰“現已藏在身邊。”公主說︰“駙馬要
的八寶囊之物,你不會用,帶去也無益。”元帥說︰“公主啊,就是下官用得,也
不敢私取你的。此寶在宮中床頂之上,你可取回收拾。公主請回,下官就此告別了。”
公主說︰“駙馬啊,你且慢去,妾身還有一言相告。”此時,公主鳳目忍不住的珠
淚沾襟,噎聲說︰“駙馬啊,雖則你是英雄無敵,須知西遼兵強將勇。他國一個天
寶將軍,名為黑利,國王的公主飛龍與他為配。這員番將名聲遠振,你此去須要謹
謹提防才好。”說完,心如刀刺,肝腸欲斷,粉面流淚,不勝淒楚,依依不忍分離。
元帥見妻如此,好生不忍,說︰“公主啊,今朝暫分離,後會有日,何必如此心煩,
切記下官前告之言。”
夫妻正在十分難舍之際。飛山虎又在空中叫聲︰“元帥,他不放你出關,小將
又要將棍打下來了。”元帥大喝一聲︰“匹夫!不得無禮!你還不走!本帥就此出
關罷。公主你且請回,下官去了。”此時,少年夫婦分離之際,公主好生淒慘,看
著丈夫悲切痛苦難言。元帥雖然稱是虎將,見他如此不忍分離,虎目中暗暗淚垂,
無可奈何,只得硬著性子,叫聲︰“公主,且免愁煩,請回便了,下官去了。”催
開坐騎。哈蠻番將得公主吩咐,早已關門大開。哈蠻恭迎駙馬爺,送出關外。此時,
狄青出了風火關,又到吉林關。巴總兵因有公主的令在先,不敢攔阻,遂大開關門
送駙馬爺起程。
是日,又到前三關,是五將把守。此時,就在石亭關會齊五將。眾將一見元帥
大悅。早有飛山虎知元帥出了關,先往白楊山通知孟定國前來相會。有焦廷貴說︰
“元帥,這個向導官,還是小將做罷。”元帥喝聲︰“匹夫!用你不著。”孟定國
上前說︰“元帥,這向導官待小將做罷。”元帥說︰“你既願為向導官,要小心認
明路程,若走差了,即按軍法,決不姑寬。”孟定國說︰“得令!”傳令焦廷貴押
送糧草。此時,元帥略略開懷,又令四虎將兵分開隊伍,祭過大蠢旗,三聲炮響,
殺氣騰騰,一路起程,出了三關而去,暫且不表。
再說八寶公主看見丈夫出關去了,好不淒慘,一路轉回,長嘆一聲︰“可惜一
個青春虎將,誰能夠及得他烈烈威威的氣概?只望與他同偕自首,豈料成親一月就
要分離。自今朝一別,未知何時再會?又不知他心地如何,雖然聲聲許我,平西之
後,仍舊回來,猶恐未必心口相對。如若不來,哀家有個主意——他若在大宋為官,
把我拋棄于此,定要奏于父王,興兵殺上汴京,與他理論便了。但這劉慶看得哀家
如同草芥一般,辱罵我幾聲,又敢把哀家打了一棍,此恨焉能得消?罷了,如今且
由他,日後有甚機會,終須要雪此恨的。”
此時一程回朝,直進宮中,將丈夫逃去情由說與父王母後。狼主一聞此說大惱,
怒氣沖沖,說聲︰“狄青啊,你的罪大如天,孤家盡行不究,把你招贅,原不虧負
你的。豈知你一心逃走歸宋,把孤家的年少女兒拋卻了,誤他終身,情理難容。你
這小狗才!”公主說︰“父王,且免愁煩,罵也無益。他說奉旨征西,走差國度,
罪已難免,目下娘親禁四天牢,若是在我邦貪圖快樂,背君棄母,是為不忠不孝,
難以為人。故此,女兒且由他去了,但願平伙得西遼,待他回歸大宋去罷。”狼主
听罷,只是嘆恨。番後也是不樂。此時,公主辭過父王母後,自轉宮中。懷念大夫,
放心不下,往床頂上取出八寶袋收拾放好。公主在御園中夜夜燒香拜求天地神明,
庇佑丈夫早早平伙得西遼,奏凱而回。按下不題公主懷抱傷心。
且說五虎大將以孟定國為向導先鋒,一路出了單單,望西北大路進發。狄元帥
猶恐擾掠百姓,所以一路預出早榜安民,毫無擾犯,百姓安寧。此乃狄元帥一點愛
民之心。此時大軍一連行走二十余天。陰雨三天,人馬不走,約有一月光景。
卻說孟定國開路先鋒,這一天有手下兵軍報道︰“啟上將軍爺,今有我邦天使
張大人奉旨前往單單國詔取元帥,因在火叉崗誤走西北,到了西遼國,方知錯走路
程。如今轉來,聞知元帥大兵已到此,故請元帥接旨。”孟將軍說︰“有這等事。”
連忙飛馬來至大營,將此事稟明。元帥听得大喜,說道︰“既在火又崗走差路程,
今有天使作為證憑,搭附奏明天子,本帥十分大罪可減三分。”傳齊眾將,迎接聖
旨,跪听宣諭畢。元帥謝過君恩,起來與欽差見禮,說聲︰“張大人,下官從前不
細心,走錯國度,既已有罪,單單招親,罪重如山。如今原要去征西,不想聖旨到
臨,與大人在此相逢,多多有勞了。”張瑞說聲︰“狄王親,不要說起。下官行走
到了火又崗,即動問土人指引明白路程,他說要到單單國,須打從東北上走,豈知
一程錯到了西番。下官想來方知錯走。所往西北而行,歷盡風霜勞苦,方知不是單
單,正在煩惱轉回,幸得此處與列位相逢。”元帥道︰“原來是大人也在火叉崗走
錯了路程,下官若得班師回朝,必須立一石碑,省得行人錯走路途。”張瑞說︰
“狄大人之言有理。”元帥說︰“張大人,下官還有一句不知進退之言,欲勞煩大
人之力,未知可否?”張瑞說︰“狄大人,有何吩咐,下官無有不依。請教何事?”
元帥說︰“下官罪重如山,已蒙聖上恩寬,仍命前往征服西遼,將功抵罪。但今不
能回達天顏,意欲修本一道,勞煩大人還朝上呈御覽,以表下官心跡。不知可否?”
張大人微笑說道︰“這有何妨?你且修來。”元帥听了,令取過文房四寶,修了本
章,一道轉交張大人。此時張爺接了取藏,登時告別起身。狄元帥與眾將一路相送
出營,還朝去了。此話休題。
再說狄元帥送出欽差,一路起程,催趕大兵,出了火叉崗。此地原系大宋邊疆,
一連大兵行走了十余天,此地方漸漸人稀地廣,盡是沙漠程途,就是番邦地面了。
此地是︰
山高嶺峻煙疏地,虎聚狼生草滿芳。
此時,又行走幾天,已近西遼頭座關城。原來西遼國番王幾次興兵殺到中原,
要奪大宋江山,勢如破竹,直抵雄關。幸得楊宗保把守堅牢,後來又被狄元帥率同
四將殺得西遼兵將片甲不回,反奪回三關外一帶地方。所以西遼王把狄元帥恨如切
齒,一心要奪中原,誓不罷休。況且他又要拿住狄青消了胸中之恨。只因目下未有
大將提兵,所以番王日夜憂懷。番王有一女喚飛龍,生得容顏如花,招一駙馬黑利,
實有萬夫不當之勇,官封大寶將軍。番王意欲差他提兵侵宋,到底忌著狄青。悄然
仍照贊天王等有甚差池,豈非誤了女兒的終身?因此略略罷卻此念,所以對大宋兵
戈略息。如今正欲另擇能征慣戰英雄,裝束銳兵待等糧草豐足,然後發兵取往中原,
豈知今日五虎興兵先來征伐。正是︰
方欲興兵侵上國,先來五將代偏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