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回  到三關忠佞談言  回本國宋帥復旨

類別︰集部 作者︰[清]李雨堂等撰 書名︰五虎征西(狄青前傳)

    詩曰︰

    五虎班師到本邦,忠奸敘會不相當。

    圖謀不遂心中慰,恨殺胸中暗毒腸。

    當下狄元帥酒吃至半酣之際,就將誤走國度,錯殺番將被擒,勉強成親,一月

    逃走,直至西遼兵困白鶴關,請得八寶公主到來大破重圍,一一說知。範爺說道︰

    “如此說來,幸而公主前來救解,不然兵團白鶴關,焉有還朝之日!”楊將軍說︰

    “此乃我主洪福齊天,所以得公主提兵救了眾將兵,此保國英雄也。”元帥說︰

    “若非公主前來,下官一定戰死沙場,捐軀報國,豈肯貪生畏死,負卻聖上洪恩。

    今朝豈望聖上勝獎?若蒙赦卻重罪,放出天牢母親,就回返家鄉,淡泊自處,母子

    覺得安樂逍遙。不為官也罷,免得吃驚受苦,母子不安。”孫兵部接言說︰“元帥,

    你立此重大功勞,莫說消了前罪,一定當今還要加官倍寵,封贈母子團圓,旌賜夫

    妻完聚。真是滿朝文武誰能及得,宇宙名著千秋不滅!倘下官有甚參差,全仗大人

    周全些!”元帥說︰“孫大人,你赤膽忠肝匡扶社稷,有何差處?縱有差遲,有國

    丈大人庇蓋,下官在這邊些奸臣術中,豈敢動作?”

    當下範仲淹、楊青四眼相看,想狄青今番不比前時了,侃侃言談。又看孫秀一

    張鐵面孔青著,想元帥沖撞之言,奸臣豈不懷恨在心?罷了,且做個好人作收科便

    了,說︰“兩位大人多是王家國戚,均為一殿之臣,總盡心為國,竭力乾坤,便是

    主上洪福。莫說同朝一殿之臣,就是庶民家鄰里也有相濟的。相濟扶危,君子之道;

    見死不救,枉作世人。”此時元帥不答,孫秀也變色不言。停一會,孫秀又說︰

    “狄大人,公主既到西遼,因何不帶進中原,一同見駕?听他獨自歸本國,這是差

    了。”元帥說︰“孫大人,他是外邦之女,不奉聖上旨詔,帶進中原,此非禮也。”

    孫秀說道︰“他功勞浩大,況是元帥夫人,就是同進中原,來見聖駕,有何妨事!”

    元帥笑道︰“孫大人,你卻知其一,不知其二,下官緊蹈堅牢地,須防足下浮。聖

    上雖然不罪,下官還防國丈不肯寬饒,所以打發他回歸單單去了,免得飛蛾撲火,

    自燒其身。”孫秀說︰“好好言談,大人因何說到國丈來?下官正是不解,乞道其

    詳!”元帥說︰“下官也不解。不知國丈為了什麼原故,牽著于我?平日無仇,往

    日無怨,卻與下官做盡對頭。仰賴上蒼庇佑,深沾天恩,倘得寬饒前罪,必要辭駕,

    望乞求歸鄉,養了性命,又得心安,有何不妙!”孫秀聞了,冷笑說︰“大人,國

    丈何曾與你做對頭?休得枉屈了。”範爺接言道︰“龐太師乃當今國丈,元帥不去

    趨奉,他自然怪看于你。”楊將軍說︰“元帥,只要你一心正直無私,總听憑皇天

    作主。縱然國丈深怪于你,做個對頭,且由他罷!孫大人,你道這句話,差也不差?”

    孫秀此時見三人你一言我一語,氣得滿臉通紅。範仲淹想道︰“這奸臣說不過了。

    若再講時,仇恨愈講愈深。”便開言笑道︰“吃酒不談仇怨事。眾位大人,且請酒。”

    當晚,平西六將,大小三軍,各各暢懷吃酒,連飛龍女也在其內。是夜不表。

    且說狄元帥一平西遼,應該拜本報捷。只因又怕三關阻隔,所以不曾有本進京。

    如今到了三關,即備下本章一道,打發孟定國還朝報捷去。是夜在關中歇宿一霄。

    次日孫兵部說道︰“大人,既然珍珠旗是西遼鎮國之寶,但不知款式如何?怎樣寶

    貝?何不拿出眾人一觀,看看此寶?”狄元帥一想,若不拿出觀看,道本帥有甚作

    弊。便命左右取出此旗,元帥揭去封皮,打開包裳,眾人一看,但見寶旗不甚大的,

    周圍結方二尺余,中央結絨丹鳳,四角五彩雲霞,正面八八六十四顆珍珠,每四角

    一顆頂大寶珠,中央也是一顆,四圍烏雲滾邊,看來款式模樣,大小也是一樣。只

    有五顆大珠,不是真寶,反面淡紅血點,處處破漏。眾人那里識得此寶,辨得出真

    假?少不得贊揚幾句。看畢,仍收歸箱囊中,貼回封皮。孫秀說聲︰“大人,此旗

    真乃西遼鎮國之寶,被你取了他的,只怕西遼王深怪于你。”狄元帥說道︰“這也

    是國文的美情,保舉下官奉旨,不得不然耳。”

    是日,用過夜膳,元帥傳令眾將眾兵,拔寨起程。三人說︰“狄大人,再請少

    留,且把軍馬安息一二天何妨?”元帥說︰“王命在身,不得久留關外。”早有四

    虎與焦五將,依;日擺開隊伍,伺候元帥起馬。此時元帥盔甲上馬,氣宇昂昂,辭

    別孫、範、楊三人。只听得號炮三聲,三軍旗幡招展,隊伍分明,兩軍扛抬四箱珠

    寶——內有一箱是珍珠旗,大兵出關而去。有範爺、楊將軍滿心喜悅道︰“難得當

    今聖上洪福,所以出此五虎英雄,護佑大宋江山如泰山安穩。”二人欣然面色,孫

    秀悶悶不樂,也不敢做聲,只得一同回進關中。不表。

    再說龐國丈前時接到孫秀來書,說狄青兵危白鶴關,心中大喜,暗說︰“這狗

    才,平常靠了姑娘的勢力,不把老夫看在眼內,爭奪功勞,與吾作對。老夫要擺布

    由你,有何為難?只須用些許小技。如今兵困邊關,沒有救兵解圍,眼看不得回朝。

    非惟不得回朝,尸骸也要丟下沙場地。任你有通天本事,蓋世英雄,立盡多少功勞,

    不免做無頭之鬼。倘狄青一死,劉、張、石、李、焦、孟一班小狗頭,休想活命。

    一同喪在西遼,才顯我國丈手段高強。”此後,有兩月余,有家將啟上︰“大師爺,

    今有三關孫老爺打發孫吉到來求見。”國文說︰“著他進來!”龐洪想道︰“不知

    賢婿什麼事情,打發孫吉到來?是了,莫非狄青身喪西遼,先來報信與老夫知道!”

    不覺孫吉到來,叩過頭。太師說︰“道途幸苦,不必行禮!你家老爺近日好麼?”

    孫吉說︰“我家老爺近日甚安,今有書來與太師爺觀看。”龐洪接過說︰“你且往

    外廂用酒罷!”孫吉叩謝去了。國丈將書拆開,低頭一看,不覺呆了,一會說︰

    “不好了。原來狄青又被單單國救兵大破重圍,反被他征伐西遼。可笑番王真沒用。

    竟將番國之寶獻出,畏懼了一班小狗頭。前日賢婿有本進京,說狄青投了西遼,聖

    上藏了批本不發。今這小畜生又班師回朝,賢婿理虧,寫書到來,托老夫于中補蓋,

    叫我如何遮蓋得來?巳待狄青到來,然後見景生情便了。”從此龐洪煩悶不過,又

    難以再計算。

    單表狄元帥差孟定國先進京奏捷。是日到京,將本投遞相府。龐洪一接本,大

    驚說︰“孟定國乃天波府內人,這本章諒情擱捺不得。待明朝奏聞聖上,再作道理。”

    再說孟定國投本後,轉來到無佞府,稟明佘太君說平西得勝回朝。太君大悅,

    一班寡婦欣然,說︰“難得小將狄青英雄,不中龐洪奸賊計,今又得勝還朝。龐賊,

    枉你用盡千般奸計,自有皇天庇信這英雄。”佘太君又吩咐孟定國︰“在此府中安

    歇幾天,等待元帥罷。路上辛勞,往外用些酒飯。”孟將軍稱謝,又往南清宮通報

    喜信。狄太後、潞花王母子好不開懷。隨後又到天牢稟知太太。報知九王人侯、崔

    爺等,各忠賢俱已得知。多道︰“此番足氣煞龐賊了。前者孫秀這狗黨,有本奏上

    投降西遼,幸得主上英明,留下此本不發。如今一班小將奏凱回朝。看聖上把孫秀

    怎樣主張!”有靜山王呼延贊笑道︰“孫秀奸賊是御連襟,有這老奸賊遮庇,只上

    一個假本,聖上必不究的。還恐龐奸賊有別的算計狄青。”九王人侯說︰“呼延兄,

    狄青今有莫大之功,料想如今害不成了。”正是︰

    忠良小將人人愛,嫉妒奸臣個個嫌。


如果你對五虎征西(狄青前傳)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五虎征西(狄青前傳)》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