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作惡難逃自古言,奸謀敗露命逃難。
貪贓誤國欺君王,今日弗遮前日愆。
話說文武五位大臣帶兵一千把龐府圍了,不獨府中家人驚慌,連王仁太監困住
府中,慌張無主,一字也說不出。這班家丁到底不知圍困他府中何故,只得開了府
門逃走。王仁是心懷了鬼胎的,趨趨縮縮,正要踱出府門而走,豈知五位大臣進了
府堂。有呼延千歲,環眼圓睜,喝令將他拿住,待遲一刻,拿去見聖上。這王仁道︰
“乃是貴妃娘娘打發我來探望國太的。呼延老千歲,不要認錯了的。”呼延千歲說︰
“本藩不管你,到聖上跟前你再講話!”此時,龐國太還未听明白王仁之言,急急
忙忙走出外堂,就說聲︰“列位大人,我家不犯朝廷律法,為何眾大人帶兵前來吵
鬧,是何緣故?”包爺叫聲︰“國太休要心煩,我們奉旨而來,要取西遼國送來的
幾件寶貝。聖上要拿去看看的,問國太藏在那里?快即拿出來罷。”國太說︰“大
人哎,這是沒有的。”包爺說︰“送禮之人,現在金殿上,國女親口說出是有的,
國太休得推辭,快快拿出來,以免動搜。”國太說︰“大人哎,實真沒有,叫老拙
那里去覓來?”崔爺說︰“包大人說他,還不肯拿出來。”文爺說︰“不必論理了,
且去搜來。”甦爺即吩咐眾人速速分頭查搜。這百余人即領命查搜,龐府家丁紛紛
逃匿。此是國太已心震膽寒說︰“相公不知如何露出機關的,平日我時常叫他及早
回家鄉去罷,可恨他日延一日,只說不妨回答于我。今朝倘然搜出了,其禍不小。
望神明遮過眾人眼目,搜不出真贓,方保無虞的。”
此時,包公走進他書房,想這奸臣平日還有許多奸端,今日趁此機會,細細搜
查,或者還有什麼私弊、破綻處也未可知。四處查檢,只見書房內桌子上有一小匣,
包爺揭開一看,有拆碎封面家書兩封。包爺拿起細看,這封書乃龐洪送與王正的第
十三次的原書。又一封乃是孫秀與岳父的。這兩封信一連今日敗露出來,由龐賊立
心不善,作惡太過,所以,日久月長以來,失于檢點。當即拾起來看,龐丞相寫去
回書也在此匣,未曾燒毀。只為這是他內書房中,除了龐洪妻子之外,家丁、使女
俱不許進去。若樓外書齋,家人要進去,也得進去的。故二書留在內書房,他不以
為意,今朝落來包公手內,平日機謀,如今一旦敗露。
包爺即將二書藏于身中,步出書房,說知四位大臣,俱各喜悅,說︰“這龐洪
往日用盡千般鬼計陷害狄王親,他今惡貫滿盈,反使奸謀盡露,雖有女兒勢力也不
能遮蓋了。如若聖上仍要寬恕他,我等眾人齊口合攻,必要除了他的。”五位大臣
正在言談,只見眾兵擁進大廳,上前稟明︰“搜出幾樁精奇物件,藏在國太房中,
是小匣兩個,藏了此物,不知是否?請列位老爺分辨。”此時五位大人開了拜匣,
內有西遼王禮單一紙,眾人看過,將物件照禮單對過,一點不差。眾大人各說︰
“龐國丈欺君大逆,固罪重如山,國太也不能無罪的。”即吩咐兵丁將國太押解了,
跟隨五位大人出了府門,進了午朝門。
五位大臣呈上贓物,奏明天子。當時龍心大怒,喝聲︰“你這老狗才,如此欺
孤,所行全無國法。如今真贓現在,還有何言抵賴?!”此刻龐洪雖極奸刁,也習
不出來了,一見西遼物件搜到來,內心戰戰,呆呆俯伏金階之下,口也難開。又有
呼延贊奏道︰“臣等奉旨前往國丈府中,有內監王仁見了臣等慌慌張張,形狀甚是
可疑,臣將他拿了,伏乞聖裁。”包爺也出班奏道︰“臣在龐洪書房內,查出兩封
書,一封是龐洪送與驛丞王正的;一封是雄關孫秀送與龐洪的。今臣帶進,上呈聖
覽。”仁宗天子細看二書,罵聲︰“老狗頭!好欺君誤國也,毫不念惜國恩厚享,
只圖私利,謀害功臣。你與御弟均是寡人至威,且同為一殿之臣,為何與婿同謀一
心,必要除他,到底有何深恨?今已機謀敗露,快把真情招了,細細奏上來!”此
時龐洪越發戰戰兢兢,說︰“陛下哎,老臣罪該萬死!只求恩典,赦臣木石之軀,
免臣身首之分,臣百世沾恩!”這好臣已像磕頭蟲一般的,連忙叩不住,千言萬語
地求天子開恩。這仁宗終于仁慈,見他苦苦哀求,心中不忍,有些回心轉意的光景。
呼延千歲一看,說︰“不好了,聖心有赦放奸臣之意了。如今若不趁此除了奸賊,
何日得朝中安靜?”即出班奏道︰“龐洪罪行滿貫,死有余辜,按以蕭何六律,碎
粉其尸,不足盡其咎,我主何用多疑?不若發與包拯,審明正法,伏惟我主準奏。”
此時又有眾王爺、各位忠賢一同俯伏金階,同聲合奏說︰“陛下哎,凡百姓人家有
二,必須官員審斷明白,誰是誰非,從公定奪,國法森嚴。今若龐洪,乃官居極品
之臣,孫秀職為司馬,二人既是王親,久蒙聖上恩寵,理該忠心報國,豈容私通外
國?翁婿同謀,欲害功臣?倘狄王親身遭其害,西遼兵起,誰人退敵安邦?並且驛
丞王正有無通同謀害之事,未曾明白。如若聖上親詢,恐費龍心,伏乞我主,發與
包拯審斷明白,當罪則罪,當赦則赦,免使朝臣個個心懷深憤。陛下哎,春秋史筆
還不謹言的,伏乞我主參詳!”
當下龐洪一人怎經得二十大臣齊口齊攻,憑你有女兒作泰山依靠,也難擋數十
人推山大炮了。此日就是仁宗王听了群臣之言,也再難分辯,只得允準奏言,就降
旨︰“命包卿審斷分明,回復寡人便了。”包爺奏道︰“臣啟陛下,此段案孫秀也
是同黨,必須降旨雄關,拿進京來,質對王正,也是應當審其詳。且王仁內監乃是
龐娘娘打發進去的,臣疑必是通風藏寶之弊。龐娘娘也該到案質詢。”天子說︰
“包卿哎,若說孫秀,孤即降旨差官拿他回朝便了。若說宮中貴妃,諒也不敢欺寡
人,豈有通風藏寶之弊?卿家休得心疑。”包爺一想,聖上心果偏受龐賊。如今欺
君悖逆,尚且還這等舍不得這奸妃子。又奏道︰“難免臣心孤疑,如若貴妃娘娘沒
有通風藏寶之意,因何王仁天色尚未大亮就在龐府中的?聖上若交臣審辦,娘娘必
要到案的。”仁宗王听了包公之言,不覺氣惱起來,即開言說︰“包卿必要貴妃到
案,眾犯不必審了!”包爺說︰“陛下哎,如此欺君賣國的奸臣,若不審明正法,
將來我朝文武俱可效此為由,臣也要私通外國了!”天子听了一想,這句話又是不
錯的,便說︰“包卿若要貴妃口供,須詢王仁的。若果貴妃有了罪,孤準依你正法
便了。”包爺想來︰“若逼他龐妃到案,尚恐連這班奸臣也審不成了,且待審斷後,
再作理論罷。”只得稱言說︰“領旨。”
又有呼延贊說︰“臣有奏。”此時天子也恢恢煩絮了,便說︰“呼卿又有何事
奏聞?”呼爺說︰“臣思龐洪私通外國,貪贓私己,屈害功臣,罪大如天。為此,
臣將國太拿下,現有兵丁押在相府,作何定奪處分,伏乞聖裁!”當下,仁宗天子
被大臣駁奏一番,心頭覺得不快,又見龐洪如此作為,龍心震怒,甚是不安。只聞
呼爺奏說,已將國太拿下。嘆聲︰“憑卿如何處分便了。”呼爺說︰“龐洪罪逆已
深,依臣愚見,其妻子均法不能容的。可將國太暫禁天牢,全抄家產入于國庫。其
子亦須差官當即拿捉回朝牢禁了,待包拯審斷明白之後,問罪正法。”遂後,天子
說︰“眾卿之言,恰為不差,但罪名未定,也須從寬緩罷。”不知龐洪如何定罪,
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喪盡良心奸佞輩,過逾法律罪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