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太後娘娘返故鄉,相攜佷媳喜歡揚。
行程萬里風光妙,一路官員恭肅莊。
卻說太後降旨嘉 王說,數十年別卻家園,要與佷兒歸鄉祭祖。是時,天子依
母後之命,即差御林軍三百護送母後還鄉。又差包龍圖代君御祭狄祖,包公領旨。
又有石兵部回歸府中對母親、郡主說︰“本該請旨還鄉,只有張忠、李義、劉慶俱
要相送狄千歲還鄉。從前結義之時,曾有同心合志之言,理該我也要送千歲後,方
可請旨還鄉。”老太太說︰“我兒,這是理該如此的。”不題母子之言。
正是日月兩輪圓轉度,光陽催速起程日。狄爺三日之前先往列位王爺大臣處辭
行,眾人備酒餞行,狄爺一概辭謝。又到相國寺謝了隱修和尚。只為前時被孫秀暗
害,用藥棍打傷,謝他醫治之恩。又差官帶白銀三千兩,前往武當山金亭驛地方,
裝塑金身聖帝,酬答賜贈人面獸、神箭法寶。又著焦廷貴、孟定國掌管王府,點明
箱籠物件,發扛夫扛抬。又說安樂王是日稟知母後娘娘說︰“狄太後回歸故里,臣
兒送別起程。”李太後說︰“孩兒之見不差。”
且說天子隆寵狄爺太重,是日降旨光祿寺︰“安排御宴于長亭內,文武侯王代
朕等候御弟平西王餞別。”此日狄爺恭辭聖駕出朝。又說狄太後起程時呼喚︰“我
兒,為娘去了仍要回來,各物件不必多帶,只用四個箱子。二個裝金珠財寶,兩個
帶暖襖皮裘以御隆冬霜雪。帶了八名太監,八個宮娥。先傳懿旨,只用龍鳳大轎,
不駕鑾輿,官員不必相送。”潞花王說︰“孩兒應該伴母後還鄉才是。”太後說︰
“孩兒,一則宮院無人,二則為娘去三兩月間就回來,你不必去了。”當時狄太後
又到安樂宮相辭,李太後甚是情濃,也備酒餞行。分離期會之話也是許多,不能盡
述。又有曹後、張妃子殷勤送出宮不表。
又說天子傳旨排鑾相送,太後乘了輦輿,坐上大轎,三百御林軍擁護相隨。潞
花王隨著狄青到來狄王府。又有各府太君、郡主及眾王侯大臣的命婦,或先後或俱
有禮物到王府送行,當受則受,當辭則辭,不多表。是日,天色晴朗,四虎英雄安
排隊伍先出城等候,狄王府家丁數百隨從太太,三百御林軍擁隨太後,狄王爺兵丁
三千從後,仍騎龍駒。車輿大轎三百乃乘女眷。小爵主自有宮娥同坐轎中。公主此
時二十四對宮娥分左右,各太監擁後相隨。一班眾將威威烈烈,三千御林軍盔甲分
明,前後一程笙歌鼓樂,雅韻悠揚。太太喜喜心中。公主心花大開想︰“我生于外
國,從不見中原風景。直到如今方知下國多不及上邦倍加熱鬧,人煙稠集,景致繁
華,真乃錦繡江山。”狄爺想︰“從前初到汴京之日舉目無親,全虧得姑母周旋。
豈料今朝做了一人之下,萬人之尊。憶想回思,真如春夢。”千歲正在思言之際,
當下長亭文武官員不少,大小共有百余員,已早早俟候,代君錢別功臣。狄爺到了
一一答謝,又跪下望闕叩首,拜謝君恩。然後與眾大臣交飲御酒。一會,即拜別相
辭,起馬登程,眾官復旨。一程所到,地方官誰不恭敬?井有太後娘娘在此,進程
儀禮物何止千百次,狄爺一概不領,俱避辭。此時行程遙遠,非只一天,暫且住言。
卻說孟定國、焦廷貴領掌王府,每日清閑無事,無非吃酒說閑談,也不多表。
又說安樂王錢別狄爺,也要轉窯宮,即進宮中拜辭母後。李太後說︰“兒啊,不是
到京中水遠山遙的路程,須要常常回京敘會,免使為娘掛牽。”郭爺諾諾連聲,拜
辭母後,又辭聖駕。滿朝文武齊相送別。郭爺仍不駕輦,仍是乘馬,帶八名家將跟
隨。馬上一拱,相辭眾大臣,出了汴京城。行程已數日,回到窯宮。夫婦言談,說
起母後為媒,招親狄千歲兒子。夫人听了大悅說︰“難得太後娘娘作主招親,只待
女兒長大完婚便了。”此日千歲閑中無事,在府中與百姓家一般居處。
忽一日,有一老人家叫喊而來。旁人問他是何原故,這老人回說︰“兒子忤逆
不孝,要告官處治他。”此時千歲剛出府門,聞說便問︰“你子怎麼不孝?說與孤
家得知。”這老人說︰“啟上千歲爺,小人年將六十,有一子名喚何元,生來不孝,
不肯供養小人,餓得我兩眼暈花。以理難容,情殊可恨。故當官告訴,要處治他的。”
千歲原是個大孝之人,听了此不孝兒子,心中憤怒,說聲︰“真乃可惱!你既是貧
苦之人,目今飯也沒有吃,倘去告官有甚錢鈔使用?你且隨孤家進來府中,待喚你
兒子到來,我自有道理,不憂你兒子不供養你老人家。”這老人家叩謝千歲之際,
只見遠遠有人叫喊聲而來。這老人說︰“啟上千歲爺,這叫喊之人,是小人道子何
元了。”千歲說︰“你且喚他來,待孤家詢問。”這老人家起來,去了一刻,已將
兒子拖扯而來。此時多少閑人跟隨來看,在府外議論。當時千歲說︰“你是何元麼?”
這人應說︰“小人是何元。”千歲說︰“何元,你作何生理?”他說︰“啟上千歲
爺,小人賤藝,會做滿鞋,只為時乖命蹇,歲歲遇饑,米糧騰價。上年又不幸遇火
災,家中什物盡成灰燼,實情困苦不堪。小人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兒,共成七口,
惟小人手藝覓度,天天饗膳略略得足。只父親有一事要告官,小人不說了,只求千
歲爺勸我父親不要告官,小人感恩不淺。”千歲說︰“原來你父親不實的。何元,
你父親因何要告官,你休隱諱,必要實言。”何元說︰“千歲爺啊,小人貧苦不能
魚肉供親,父親要小人賣妻以供魚肉,小人不忍即賣妻。父親朝夕吵鬧,可憐子哭
母,娘哭兒,逼得情急,妻子已奔歸娘家了,反說小人逆忤不孝,要告官。無奈願
賣妻子。所以轉來尋父回家,不必告官了。”這老人說︰“千歲啊,這是何元說謊
了,他自己賣妻,小人不許是真。”千歲正要開言,只听得府外喧聲,是何元鄰里。
多說︰“何元行孝,他父逼子賣媳,反說何元不孝。”千歲側耳听聞,說︰“如此,
果然何元父不好,發往縣主重打四十。”這人說︰“千歲,小人知罪了。”聲聲哀
告叩頭。千歲罵聲︰“老狗才,全不顧面羞!逼子賣媳,反說兒子不孝,且看你兒
子孝心!姑且饒你,下次再犯,決不寬容!”何永說︰“是是,小人以後痛改前非
了。”千歲說︰“何元,孤家念你孝心,獎賞白銀一百兩回家供親。”何元叩謝千
歲之恩,大喜而去。鄰里一同散去。眾百姓遠傳揚名郭王爺的好處,若是他做了地
方官,我等沾許多恩德。如今我等百姓人家有什麼事情,不要往各衙門告狀,不若
到王爺府來公斷。不用報稟,不使錢鈔的。休表閑言。
又過幾天,千歲正在府堂閑坐,忽有一人喊叫到府門外。說︰“千歲爺在上,
小人名喚趙惟榮,有胞弟持刀要殺我。”千歲說︰“你的胞弟是何緣故,怎敢行凶
殺你?”惟榮說︰“只因兄弟不願養娘,推在小人獨養母親。小人說了他幾句,他
就行凶動拳毆我。又拿刀一把,現有為憑,說道︰‘殺了你方稱我心!’小人俱怯,
只得暗盜此刀。思量去告官。只為無錢使用,故求懇千歲究治惡弟。”千歲正要開
言,府外又進來一人下跪。千歲說︰“你是何人?”這人說︰“千歲爺,小人喚惟
仁,與趙惟榮一母同胞,極該分派養娘,只為著他游手好閑,不顧工藝,小人勸不
得幾句,他就要拿刀殺小人。望千歲察明究治!”千歲听了微微含笑︰“你二人多
是一面之詞,準信不得。”此時不知判斷得如何,下回分解。
國有賢良誠國寶,家生悻逆起家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