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漏瘡

類別︰子部 作者︰明 • 薛鎧 書名︰保嬰撮要

    漏瘡之癥,因稟氣血不足,或久病血氣虛弱,或兒肝脾食積內熱,不能生肌,或乳母七情不和,脾氣不能收斂。當審其所因,調補元氣,佐以如聖餅、蔥熨之類為善。若用流氣破血追蝕等藥,反為敗癥矣。余當參各門主之。

    一小兒患在臂間,腫硬不消,面色痿黃,膿水清稀,此元氣虧損之癥,用八珍湯為主,六君子湯為佐,漸愈。因飲食失節,惡寒發熱,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而安,用益氣湯加異功散而斂。

    一小兒腿內側患之,寒熱發渴,此肝脾二經氣血虛癥也,蓋胃為五髒之本,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月余胃氣始復;乃用地黃丸補腎水以生肝血而愈。

    一小兒臂間漫腫,按之至肉方痛,肉色不變,形體消瘦,面目多白,余謂此稟腎經虛癥,當補脾肺以滋化源。反用寒涼克伐之藥,脾氣大虛,患處肉死;又用追蝕之藥,死肉雖去,瘡口不斂而歿。

    一小兒四歲,尚解顱,余用地黃丸而顱闔,至十六頤間腫硬,發熱唾痰,余謂屬腎經氣不足,水泛而為痰,氣傷而為腫。不信,反用火針敗毒,破而出水。余曰︰腎主骨,骨而為癰,元氣虧敗,余何能為?後果歿。惜哉!

    ─小兒患在臂外側,瘡口開張,腫硬色黯,發熱惡寒,手足時冷,此少陽經陽氣虛寒,不能生肌收斂也,當助胃氣。不信,仍行攻瘡而歿。

    一小兒十五歲,足跟患之,二年不愈,日出清膿數滴,余謂稟腎氣虛弱也。不信,畢姻後,腫硬寒熱,仍用攻伐之藥,而歿。

    如聖餅

    蔥熨法(二方見流注)

    八珍湯(方見發熱不止)

    六君子湯(方見腸癰)

    補中益氣湯(方見肌肉不生)

    六味地黃丸(方見作渴不止)


如果你對保嬰撮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保嬰撮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