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身體諸病門 五軟癥

類別︰子部 作者︰民國•陳守真 書名︰兒科萃精

    五軟,謂頭項軟、手軟、腳軟、身軟、口軟是也。

    頭項軟者,天柱骨倒也。古法主健骨散(如白僵蠶炒為末,每服五分或一錢,薄荷泡酒調下)。外貼生筋散(如木鱉子三個,蓖麻子三十粒,俱去殼,研勻,先抱兒頭仰起,摩頂上令熱,作餅貼之)。

    手軟者,無力以動也。古法主薏苡丸(如薏苡仁、當歸、秦艽、酸棗仁、防風、羌活各等分,為末蜜丸),荊芥湯化下。

    腳軟者,行遲也。古法主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鹿茸、牛膝、五加皮,久服有效。

    身軟者,肉少皮膚自離,或遍身筋軟者。古法主鹿茸四斤丸﹝如肉蓯蓉、牛膝、木瓜、菟絲子、熟地、鹿茸、天麻、杜仲、五味子(各等分),為末蜜丸﹞,溫酒或米飲下。

    口軟者,語遲也。古法主六味地黃丸,如鹿茸、五味子,久服有效。

    ﹝真按﹞頭項軟為肝腎病。手足軟為脾胃病。身軟為陽衰髓怯。口軟為虛。五軟之癥,厥有二因︰(甲)因稟受胎氣不足。虧于先天者,補于後天。此語誠然。獨不思兒體嬌嫩。藥性剛悍。方名健骨生筋,匪特骨不能健,筋不易生,而反累及陰陽不協,水火不調。兒之體既涉于偏。兒之病安期其復。惟藉天然培養,寒熱適宜,乳食合度,自有不期然而然者,其效較著。(乙)因大病或久病之後。忽見頭項軟者。亦當察其何病之根源。不但強筋骨之首烏、木瓜、五味子、五加皮諸味宜慎用,即補氣血之人參、熟地等味亦宜慎用。蓋此證重脾腎尤重在胃,因胃為五髒六腑之化源,若能升舉其脾氣,則髒氣有所稟,而諸軟之癥悉除矣。


如果你對兒科萃精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兒科萃精》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