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明本論 驚癱鶴膝

類別︰子部 作者︰元•曹世榮 書名︰活幼心書

    肝者,東方青龍木也。其動則應于風,病則主驚駭。諸熱引肝風。有風則生痰,有痰亦作搐。小兒驚風之際,手足動掣,當听其自定,然後療之,免生異證。或父母見其病勢可畏,從而按伏之,豈知筋者肝之令也。臨病發時,若按束其手足,則筋不舒伸,遂至經絡為風所閉,終為廢人。內經曰︰頑弱名緩風,疼重名濕痹。又有四肢痿痹不仁,致手足稍脹痛不堪忍者,此風毒之氣使然。故傳曰︰風淫末疾是也。凡小兒心悸不常,及遍身腫痛,或手足不隨,此為驚癱候也。若治之稍遲,至臂腕膝脛骨節之間,流結頑核,或膝大而腫,肉消骨露,如鶴膝之狀,或為癰為癤,此名鶴膝候也。以上形證,並宜發汗為先,使腠理開通,則風熱可除,有濕亦去,用百解散和 咀五苓散,倍加麻黃,水、姜、蔥煎服,微得汗為度,或以麻黃湯發散尤佳,次防己湯、祛風散,及獨活湯加桑寄生投服,並防風湯或黑虎丹,作小丸子間服,使風不生而痰不作,則其疾易愈。若為癰為癤,疼重者用黑牽牛半生半炒,略碾碎,煎無灰酒調下五苓散,以除流注之寒濕,則腫毒可消。如大府閉而不通,此是風熱內蘊,其右腮紅紫,及右手三部脈浮而實滑,宜五和湯或當歸散、枳殼丸治之。其加減之法,尤在臨機審處。若泥一方,非良醫也。前證更宜間服排風湯。


如果你對活幼心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活幼心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